“这是我们在七八年前栽种的一批柏木苗,这个片区种植2400亩,通过多年的精心管护,柏木的平均高度达到了8米以上,平均地径达到了8公分。”7月初,站在流长镇新中村小南江组一处山头,息烽县自然资源局营林科负责人朱华指着不远处成片的林木向记者介绍,全县类似这样的造林点共有7处。

这是息烽近年来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息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聚力“强生态”行动,聚焦“重林、造林、营林、治林、林改”五个重点,在管绿、增绿、护绿和用绿上精准发力,切实守护好息烽一山青绿。

统筹推进林业工程。息烽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植被恢复费、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营造林工程,推动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息烽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造林11.17万亩、封山育林14.08万亩、森林抚育7.47万亩,低效林改造2.7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410万株,人工林保存面积达 10万亩。
目前,全县共有林地面积62878.2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0.6%,森林覆盖率为59.84%,林木蓄积总量约为290万立方米。

息烽不仅大力增绿,还悉心护绿、精心管绿。深化林长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群防群治、综合促管”的原则,全县建立县、乡(镇、林场)、片区、山头地块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同时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乡(镇、街道)、村主要通道和林区周围制作了林长制公示牌,对各级林长姓名职务、责任区域、责任面积、林长职责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常态化宣传,积极开展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等工作宣传和培训。
今年上半年,息烽累计开展巡林1399次,县级林长巡林12次,召开县级林长会议联席制度2次,乡级联席会议13次,全县设立林长制公示牌140块。息烽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大大提升了森林资源保护水平。

聚焦“重林”“治林”,构筑秀美绿色屏障。聚焦“重林”,提高森林资源管护。通过优化建设项目选址、规划布局等方式,提高森林覆盖率,节省森林消耗。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管控,落实常态化监督检查,及时开展古树名木数据复核和更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数据库,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全县单株古树176株,古树群2个,均已挂牌并安排了专人管护,挂牌保护率100%。
深入实施天然林管护工程,将全县74.4万亩天然林纳入管护对象,划分管护网格,将天然林管护落实到山头地块。聘用林管员17名,生态护林员1083名,管护落实率100%。
聚焦“治林”,提升林业安全水平。持续推进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并招聘有应急救援经验和从事森林防灭火工作年限较长、经验丰富且精力充足的人员,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目前,息烽森林防灭火工作连续多年实现人员零伤亡、财产零损失、较大火灾零发生。常态化开展森林督查及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2023年依法查处涉林行政案件7起,处罚款25.7万元,移送涉林刑事案件1起,全县未发生破坏森林、草原、湿地重大案件,持续保持震慑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高压态势。
从南山之巅到西望山腹地,从县城到广大乡村,从城市公园到农业示范园区。盛夏时节,息烽大地四处青山叠翠、满目葱茏、生机盎然。绿色,已成为息烽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生态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