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农村“五治”

农村“五治” | 息烽县石硐镇:农村“五治”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走进石硐镇前丰村,漫步在宽敞平坦的村道上,清晨的阳光透过翠绿的树荫洒下,路面洁净如新,在村落一处灌木丛下,新建的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正在运行,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前丰村是石硐镇农村“五治”示范村,也是石硐镇农村“五治”开展的一个缩影。自开展农村“五治”以来,石硐镇统筹推动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水平,实践和探索出了一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路径,以“五治”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治房上。紧盯存量房、新建房、闲置房、危房“四类”房,做好“清、建、管、用”四篇文章。完成宜居农房建设270户,农房确权登记3579宗,危房改造7户。建立农村宅基地“一站式”审批制度,实现群众跑一趟办结事。完成镇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服务窗口和农村宅基地咨询服务窗口建设,建立一个窗口对外,多部门联审联办、审批选址到场和宅基地批后监管“五到户”“五到场”制度。

治水上。聚焦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目标任务,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建设1个农村饮水保障工程,以“主动治+项目建”方式解决全镇生活污水问题,猫场村、难冲桥村、高峰村、前丰村等行政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已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为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石硐镇组织人员常态化对全镇8座小型水库、41座山塘和3条河流开展巡查、整治、防控。

治垃圾上。着眼分、投、收、运、处“五个环节”,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实现农村垃圾外运减量80%以上,建设垃圾亭161个、以桶代点202处,向群众分发家用分类垃圾桶1093个。结合石硐镇实际,探索出台“治垃圾”工作“1415”奖惩办法,以一个目标、四项举措、一个曝光台、五级责任人方式,让治垃圾工作从镇领导、联村部门、村六职人员、组长、保洁员人人有责、人人管事、人人履职、人人负责。让环境从“一时美”转向“一直美”,从“外在美”转向“内在美”,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治厕上。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理念,自开展“治厕”以来,石硐镇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严格把好改厕质量关、施工关、验收关三道关卡,以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把改厕这件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此外,为强化户厕与公厕的管护工作,避免“重建轻管”,石硐镇探索建立常态长效农村厕所管护机制,按照县级统筹、镇级负责、村级实施、村民参与、平台运营的模式建立镇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站,以网格化的服务模式,由村级组织人员对群众进行宣传,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卫生厕所,促进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服务站负责对公厕、户厕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管护。

治风上。坚持从思想引导入手,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激发群众建设和美乡村的内生动力,破陋习,树新风。通过积极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纳入其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大力推行婚丧移风易俗。同时,发挥榜样导向作用,采取“红黑榜”“积分榜”等形式对优秀先进典型予以公开和表彰,对违规违约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和批评,促进村规民约的遵守和执行。

农村“五治”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接下来,石硐镇将在该项工作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紧盯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着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