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摸清家底积极申报。重点挖掘、整理和完善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将涉及息烽四个支系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息烽糖画、水井巷烧饼通过市级专家评审。至目前,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项、市级10项、县级48项,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4人、县级传承人58人。二是用活平台做好宣传。积极鼓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县文化馆文化专干,通过抖音直播,介绍息烽花灯、苗族芦笙舞等非遗文化10余次40余小时,在多彩贵州文创园进行苗族文化直播介绍息烽花灯1次3小时。争取贵州电视台老行当节目采访播出息烽糖画、西望山虫茶制作技艺、水井巷烧饼各1次7分钟。三是全力扶持做好传承。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0.5万元,用于补助该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项目及《傩戏》传承人。投入19.6万元用于青山苗族乡苗族文化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等传习所建设。出版《息烽花灯》《息烽傩戏》,目前已签定《息烽花灯》出版合同。四是非旅融合协调发展。以苗族“四月八”“暖冬”温泉旅游节、红岩葡萄节、息烽花灯节为重点,打造独具息烽特色的重大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挖掘苗族刺绣、苗族舞蹈、虫茶制作技艺、少数民族节庆等非遗项目文化、旅游元素,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以非遗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成果助推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实现非旅融合协调发展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