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经营方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以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度假康养目的地、山地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大提升,擦亮“爽爽贵阳·红色息烽”城市品牌,推进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目标任务
全力扩大旅游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层级,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全面推动旅游业复苏,“两大提升”“四大行动”和旅游产业化“六抓”再创新绩,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大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4亿元,接待过夜游客45万人次,游客人均花费达1000元以上,规模/限额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企业达50家,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与评定5个以上。息烽南山·天沐温泉、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投入运营,南山驿站完成提质升级改造,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息烽林丰生态园项目实现盘活销号,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提质行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
1.强化招商引业。充分发挥“红色”“温泉”两大特别资源及区位、交通、气候、生态优势,推进旅游市场主体纵向升级、横向扩容,形成大中小旅游市场主体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积极包装项目,力争招商引进旅游项目2个以上。
2.全力助企纾困。借助“贵商易”等平台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加强走访调研,综合运用财政奖补、金融支持、项目投资、消费促进等措施手段,大力帮扶旅游企业恢复发展。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贷款贴息、基金、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全面做好旅游产业化统计监测,深入了解企业现状,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3.壮大市场主体。针对县内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涉旅企业,采取“一对一”指导,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提质升级,全年新增旅游市场主体200家以上,规上(限上)旅游及相关产业企业达50户。
(二)着力实施业态创新提质行动,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旅游需求
4推进业态创新。鼓励博学善思南山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承接省内外教育培训任务,拓展业务范围。依托博学善思南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南山驿站、西望山风景名胜区等开展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依托养龙司镇娘子庄园、小寨坝红岩葡萄沟等推动乡村旅游、农事体验活动。
5.做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研究息烽集中营革命史实,讲好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对现有现场教学课件修改完善。以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为翘板,采取1+1+1管理模式(即“县委党校+县旅投公司+中惠旅”),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研学、红旅、文创等多业态布局,形成涵盖全县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的旅游产业体系,使红色资源由传统的文物展览向文化旅游转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进一步推动“辣子鸡”“西山贡米”等本地品牌建设;加大旅游商品骨干企业扶持培育力度,不断壮大规模、改进工艺、提高产能,提升旅游商品有效供给水平。
6.推动“拳头”旅游产品提质升级。全面推进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息烽温泉疗养院提质扩容,完成息烽集中营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息烽温泉疗养院康养中心装修工程,推进南山·天沐温泉与周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南山˙驿站温泉经营业态,打造特色康养产品。
7.激活旅游配套要素。通过赏花海、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利用农村闲置房、自留地,建设民宿项目,打造住农家、游景点、逛田园、品农味、体农事、购农特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目的地。完善全域旅游全景图、导览图、交通标识设置,深入落实旅游厕所三年达标行动,加强旅游厕所管理系统使用维护更新,建设示范旅游厕所1座以上。推进旅游购物场所示范点创建,力争将位于息烽大酒店旁新乡贤购物场所及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购物场所打造为市级旅游购物场所示范点,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与评定5个以上,培育避暑度假精品酒店1家,新推出民宿70栋。
(三)着力实施服务质量提质行动,全面提高游客满意度。
8.稳步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推进住宿业发展,实现经营性住宿单位床位数同比增长5%以上。加强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开展从业人员、乡村旅游、安全管理等培训教育2次以上。
9.深入开展市场秩序整治。严格按照《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切实履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行业监管职责,狠抓旅游安全管理,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集中整治行动,继续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力争2023年不发生有效旅游投诉,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达85%以上,确保全年不发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
10.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商事法律、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服务水平,打造依法、透明、公平、便利的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行业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及“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实施绿色景区和绿色酒店(民宿)创建行动,倡导景区和酒店(民宿)减少一次性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和消费,大力引导客人进行绿色消费。
11.强化营销宣传推介。以唱响“爽爽贵阳·红色息烽”品牌为目的,建立不同景区、景点的差异化形象宣传策略,形成息烽立体旅游形象,满足不同受众需要。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利用节假日及季节性消费黄金期,开展促销活动,开发更多“周末游”“假期游”“季节游”,开展息烽旅游推介活动2次。制作息烽宣传片、宣传画册、手绘旅游地图等宣传品,借助省市文旅部门推介宣传活动和“黔中游”联盟推介平台资源,大力宣传息烽旅游形象。
(四)着力实施旅游项目提质增效行动,有效推进重点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12.抓实做好项目储备。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王、项目为先”,围绕旅游产业化发展“四个目的地”布局,认真谋划一批、储备一批重点旅游产业化发展项目,建立完善50亿元规模的旅游滚动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筛选、滚动储备,全力破解制约项目推进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高重大旅游项目新增投资额。
13.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围绕“七个一批”“五增一降”等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林丰生态园盘活攻坚行动,细化盘活时间表、线路图,确保2023年12月盘活销号。抓好各类旅游项目摸排工作,切实帮助旅游投资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困难,确保全县不再新增停工、低效、闲置旅游项目。
14.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导、市场主导的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开发息烽旅游资源及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息烽南山·天沐温泉、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等项目建设,推进南山驿站完成提质升级改造,确保全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