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教育 » 教育规划

息烽县教育局关于《息烽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期完成情况报告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 索引号: 000014349/2020-2943379
  • 信息分类: 教育规划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息烽县教育局关于《息烽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期完成情况报告

“十三五”以来,息烽县教育局紧紧围绕《息烽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任务要求,以“巩固基础,扩位达标,信息引领,注重内涵,提升质量,构建和谐”为规划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教育空间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间、乡镇间、校际间差距,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数字校园、智慧课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育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巩固提升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成果,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息烽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期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目标实施完成情况

(一)重视普及,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扩大县城公办幼儿园资源总量,2016年9月,息烽县第一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县城学位360个。新建石硐镇第二幼儿园,预计2019年3月投入使用,预计新增学位270个。2018年启动养龙司镇第二幼儿园、县第二幼儿园工程建设,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推进山村幼儿园建设,2016年-2018年新建改扩建山村园16所,目前共有山村园48所。全县基本形成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民办教育为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基本实现山村园覆盖大型村寨、小型村寨联合办园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实现农村幼儿就近入园的目标,2016年、2017年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91.6%和92.50%,2018年预测数为93%。 

全县公办幼儿园按照“两教一保”配齐配足师资,教师合格率达100%。目前我县有市级示范幼儿园5所,2018年已申请将息烽县第一幼儿园、息烽县养龙司镇中心幼儿园申报为市级示范园,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全面解决群众子女入园难问题,满足有园上、上好园的愿望。

(二)强基固本,推进义务教育精细化管理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6年,2017年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分别达72.97%和77.49%;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分别达90.03%和93.90%,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达16.20%和 27.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98.14%和96.90%,2018年预测数为97%;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达100%,小学生寄宿率达20.33%,初中生住宿率达64.1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91%,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97.85%;小学辍学率0.01%,初中阶段辍学率0.31%。近几年,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补充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等设施设备,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实验仪器、图书配置等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机制。2015—2016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188人,交流率10.99%;2016—2017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177人,交流率10.87%,交流校长8名;2017—2018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184人,交流率10.6%,交流校长6名。

按照息烽县教育局、息烽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全面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意见和息烽县教育局关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推进工作的通知要求,预计2018年完成14所义务教育学校县级评估验收。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基本达到省、市标准,基本消除65人以上超大班额,目前正全力加大第二小学建设力度,建成后能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县城小学“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

(三)整合资源,优化普通高中教育

强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新学生评价机制。2016年、2017年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0.52%和99.44%,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分别达6.9%和9.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3.84%和94.68%。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高考成绩逐年上升,高中阶段学生升入大学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息烽一中申报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正在进行。

息烽一中目前为全县建档立卡的国标贫困户学生、农村低收入户、孤儿、残疾学生减免学费,主要为鹿窝镇、流长镇、九庄镇、石硐镇、养龙司镇、青山苗族乡学生免学费,为永靖镇、温泉镇、小寨坝镇、西山镇的低收入户学生免学费。2018年秋季开始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建立健全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四)规范办学,升级现代职业教育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拓展息烽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2016年9月,县职校整体搬迁到小寨坝镇复兴路101号新校区。迁入新校区后,根据开设专业,目前已完成护理、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运用、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等专业的实训室共8000㎡装修工程。

深入推广职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以及省内优秀中职学校及企业合作优势专业办学,借力拓展县外招生规模。针对县内初中毕业生生源有限等实际,学校采取与贵州利美康光彩高级技工学校、贵州今朝教育集团、航铁集团贵阳有限公司合作,面向县外生源开展旅游及航空乘务、学前教育、轨道交通等专业的合作办学。落实“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校与厦门天马企业展开了合作,该企业成为县职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选择企业。引入贵州车之家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入驻,以“工学交替”方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与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打造从招生到教学、实训、就业安置的全过程深度校企合作,与福州凯悦酒店集团、北京金百万酒店集团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校高星级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平台。

2017年3月31日,由我县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德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办学的“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在小寨坝镇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县办起了大学。

2018年县职校招生799人,目前全校在校学生达1739人,2017年专兼职教师分别为86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分别达93.02%,双师型教师占比逐年上升。各项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配齐配强专业教师,师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学生就业率为95%。

(五)注重公平,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017年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2.7%,2018年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55%,按照6000元/生的标准拨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开展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等服务,已建立特殊教育学生单学籍双学位机制,积极推进全纳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提升民办教育质量,同时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六)强化师德,促进教师履职尽责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评议工作,推动全县教师发扬贵州教育精神,实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工作目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2016年、2017年分别对13名、11名违规违纪违法的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推进教师更加履职尽责。

(七)强化公平,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

首先,按照巩固提升普及十五年教育指标,强化“双线”目标管理,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其次,探索建立帮扶弱势群体接受平等教育制度。严格执行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五书”制度,实行控辍保学“双线包保”,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及时开展控辍保学劝返工作;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让家长知晓送孩子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阳光少年(留守儿童)的帮扶措施,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适龄子女与当地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几年来分别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适龄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加强对学生流失问题特别突出乡镇的监控,有效降低辍学率,使中小学辍学率均控制在省、市要求的指标范围内。

(八)完善机制,配齐配强各类教育教学教辅人员

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公开招聘、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及高层次人才等方式,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重点补充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2016年:补充教师95名,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9名,选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4名,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9名,接转省内师范院校免费教育师范生5名,招聘中央特岗40名、市级特岗8名。2017年:补充教师69名,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5名,选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6名,公开招聘幼儿教师17名,接转省内师范院校免费教育师范生21名,招聘中央特岗20名。2018年:补充教师61名,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5名,选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2名,招聘国家级特岗教师10名,结转贵阳市省内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15名,招聘小学教师29名。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宿管、食堂工勤、安保、校医等人员。    

(九)打造安全和谐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严格执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按照“责任落实、保障体系、隐患排查、集中整治、联防治保、制度建设”以及“九安全三防范”开展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和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完善校园治安防范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大防范力度。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幼儿园按标准聘请专职保安113人,每年投入安保经费260余万元。投入资金约75万元,完善中小学治安警务室63所,为警务室配齐“八小件”,建立健全警务室规章制度。完善治安巡逻和昼夜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安装监控摄像头2231个,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十)完善学校食堂信息化,推进精细化管理

大力推行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全县学校食堂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大监管力度,打造“阳光食堂”。积极争取各种有利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建设,逐步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工勤、安保、校医等人员编制。完成黑神庙小学、养龙司小学、石硐小学、乌江复旦学校小学部、温泉小学等学校餐厅改扩建。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营养改善计划。

(十一)强化督导队伍建设,完善督导评估机制

一是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促进督学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督导队伍建设,2017年聘请了12名专职督学,23名兼职督学,充实督学责任区队伍。加强专兼职督导人员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督导队伍。强化督导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督导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二是深入开展督学责任区工作,基本形成随访督导常态机制。充分发挥责任督学“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服务”的职责,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探索中小学质量监测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三是初步构建教育督导督政、督学、监测三位一体覆盖各项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体系。

(十二)经费保障情况

坚持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不动摇的投入机制;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全部用于教育;足额将城维税5%用于教育;足额将计提土地出让收益金用于教育;确保每年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0%用于教育。继续压缩行政办公经费的10%用于教育。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三年义务教育经费均做到“三个增长”。多方融资2.83亿元用于教育,吸纳社会资金约1450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县城教学资源仍显不足。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县城教育资源仍显紧张,县城部分学校仍有大班额,公办幼儿园仍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就读需求。

二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村级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学校管理和内涵发展还需要继续深化。

四是教育项目资金紧张。由于大型教育项目暂未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地方财政经费紧张,启动项目建设难度大。部分项目前期征地工作资金支付缓慢,影响了工程进度。对已完工项目未及时做工程决算。

三、今后工作建议

2018年是教育“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县教育工作将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抓手,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努力让息烽人民在教育工作上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进一步抓好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做好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工作,抓好县级示范园评估指导工作。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抓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内涵。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结合全县经济发展实际,加强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推进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室建设,为打造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进一步巩固“新两基”成果,以贵阳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试点县为契机,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在事业单位招考中,优先招聘全县中小学教师,解决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加大对项目施工的督促力度,加快施工进度,切实将所差进度及时补上。同时,加大工程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加强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对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确保全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如期实现。

五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充分用好“一周一校督导、一周一校一研、教育信息化”三个平台,促进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巩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成果,扎实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校长和园长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校园长课程领导力。继续深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红色经典、温泉息烽”为主线,结合各学校所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习惯等,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在减负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促进全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