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亮化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力度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县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建设这个关键点,持续推进农村亮化工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路灯建设,强化路灯管护,努力让广大乡村地区的路灯“亮得好”“亮下去”和“亮在心”。但还存在农村路灯建设标准低、管护机制不畅等问题,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亮化工程建设维护力度的四点建议,内容具体、直指要害,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我县农村路灯“建、管、用”一体化推进提供了路径指导和措施办法。我县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结合实际,从强化规划建设、严格质量把控、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护效果等方面逐一抓好建议的办理贯彻落实。
一、突出实用效能,加强农村路灯规划建设。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亮化工程,采取“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有序建设”方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推动农村路灯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特别关注农村路灯建设规划,坚持“实用、适用、好用”原则,并结合各村实际,一体规划了各村寨的路灯安置数量、大体位置。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147个村的村庄规划文本编制,为后续路灯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导。同时,充分考虑息烽自然天气情况、路灯维护成本和群众意愿。自2020年开始,我县在路灯建设上以LED路灯(有线路灯)为主,并逐步淘汰已损坏的太阳能路灯,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共有太阳能路灯约1200盏,LED路灯(有线路灯)约7540盏,全县100%的行政村实现了路灯亮化,70%的自然村寨实现了路灯亮化。
二、突出建设标准,强化农村路灯质量控制。在路灯建设环节,我县坚持“多个管子蓄水、一个池子出水”原则,在整合移民安置、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奖补等路灯建设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由各乡(镇、街道)组织农村路灯项目申报,待项目获批后,由项目所在乡(镇、街道)统一实施各村寨路灯采购,以便在采购时把控质量和采购价格。无论采取邀标比选还是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均严格审核投标企业资质和灯具质量,严格准入标准,抓好源头控制。在路灯建设过程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各乡(镇、街道)、村居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建成后必须由乡(镇、街道)会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按项目标准逐一验收合格方能签字接收,进一步强化农村路灯建设质量控制,确保农村路灯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
三、突出建章立制,完善农村路灯管理机制。立足农村路灯建设“项目来源广、资金渠道多、建设范围大、维护要求高”的具体实际,我县在农村路灯“建、管、用”一体化推进中探索形成了“乡镇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路灯管理机制。明确乡(镇、街道)作为农村路灯建设、运营、维护的主体,县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作为项目投资方,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待农村路灯项目建成并验收合格后,统一移交乡(镇、街道)进行管理、维护、运营。每个乡(镇、街道)均明确了具体负责人,负责督促供应商在维护保修期间履行维护职责。指导村居建立完善亮化工程管理使用和维修制度,加强村居管护人员的培训,提高维修技能,及时处理故障,不断提升亮化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水平,确保亮化工程发挥作用。同时,明确各村居可在村居办公经费中列支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农村路灯电费及维修费用。
四、突出群众参与,提高农村路灯维护水平。在农村路灯日常管理维护中,我县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把爱护路灯纳入村规民约内容,更好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参与路灯管理维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我参与、我受益”的良好氛围。每个村明确1—2名热心肠、懂技术的村民作为路灯巡查员,在乡(镇、街道)、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下,负责本村路灯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路灯进行日常巡查、路灯清洁、应急管理等,防止蓄电池、控制器、灯杆等路灯组件丢失或被人为破坏,在质保期内发现路灯不能正常工作的,及时上报乡(镇、街道)督促项目公司做好路灯故障维修。在保质期外的及时报村委会,通过启动村集体资金、村委会工作经费来维修处理。截至目前,全县共配备义务路灯巡查员约180人,维修路灯故障800余个,路灯亮灯率达97%以上。同时,通过村民自筹、村集体承担等方式,解决农村“亮化工程”使用过程中的电费问题,更好保证路灯亮灯率。
接下来,我县将坚持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思路,依托农村“五治”和乡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大力整合项目,持续推进农村路灯建设,不断增大“亮化”覆盖率。同时,努力做好农村路灯“建、管、用”一体化推进的后半篇文章,聚焦管理机制,人员培训、技术支持、资金保障等方面,多举措多方式抓好农村路灯运行、管理、维护,尽最大力量满足群众所期所盼,增加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路灯成为村民心中的“幸福灯”。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农村亮化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7月25日
注: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