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答复

息烽县教育局关于对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委员第31号提案的答复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 索引号: 000014349/2023-3187346
  • 信息分类: 政协提案答复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息烽县教育局关于对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委员第31号提案的答复

钟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改革,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动,教学、管理、服务共同推进的大德育格局,基本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

1.全县所有中小学均建立了家长学校,并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和“家校共育”数字化实验区开展工作,家长学校正逐步向办学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创建家长学校以来,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家长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多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家校的共同愿望“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强化培训宣讲 ,提升家长教育管理能力。我县组建“家庭教育教师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居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宣传、家庭教育已不是简单的家务事,已上升为国事,老师明白自己有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义务,家长知道自己必须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各学校教师、家长知晓率达100%。

3.创建“四同”,促进家庭、学校、乡镇、村居工作活力。一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家长通过微信、QQ群、学校家庭教育热线等方式,及时和学校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家长和教师同心,转变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原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学习“硬件”,也就让孩子吃饱穿暖,给点零花钱就行,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现在转变为对孩子的培育“软硬件”同步,不光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物质环境,还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的成长。家长和教师齐心奋进,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真正给孩子创造了优良的成长环境。三是村居和学校同向。社区和村居委会,经常组织村民和社区居民召开家庭教育会,协调处理村居家庭教育工作。四是乡镇与教育同力。乡镇和教育部门同等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乡镇还制定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考核方案,对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庭和村居进行表彰。

4.强抓示范引领辐射,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开展家庭教育示范校评选,制定评估标准,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家庭教育学校,评选优秀家教指导教师和优秀家教指导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家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建立完善中小学校思想教育管理体系

县教育局根据国务院、省、市相关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准确把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心理健康、法治和安全教育,建立完善齐抓共管青少年教育工作机制,促进全社会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1.开足课时、开齐课程。全面落实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的各项要求。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要严格执行国家德育课程要求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并按照小学低年级每周3课时、其他年级每周2课时的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中的课程功能,把课程渗透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德育教育实效考核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红色文化、传统美德等革命传统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进行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增强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功能。

2.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在全县中小学校大力推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校(班级)因校(班级)制宜,构建“底蕴深厚,主题突出,和谐高雅,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具有各自主题、特色的校园(班级)文化体系,实现“一地一主题,一校一特色”。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渠道,是思政课育人的有效拓展。我县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发挥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社会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每学年活动的持续开展,强化了德育功能,增加了德育的文化内涵,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思路。

3.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形成青少年健康成长合力。教育局和学校高度重视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工作,将团队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规划和督导评估体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团委书记。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要发挥优势,利用学生入队、入团及成人仪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鼓励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定期轮流担任班、团、队干部,给更多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下一步,一是我们将指导各学校继续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二是建立健全学生德育考核机制,制定量化考核指标,纳入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结合高考、中考改革和综合评价招生,建立、健全过程性考核机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三是通过开展“新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挖掘、树立和宣传青少年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宣传。利用学校媒体、社会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各个层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