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创建主题,讲好“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故事。明确“铸牢红色魂、抱成石榴籽、共圆同心梦”创建主题,打造“一核两线”示范带(“一核”: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教育基地为核心;“二线”:彰显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示范线和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线)。把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核心打造成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好息烽“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故事活动,充分发挥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对全县及全国各地参观游客的教育培训作用,开发红色教学线路和专题课程,通过革命历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在青山苗族乡绿化村后寨组探索“三和”(即“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互帮互助,邻里和气;遵纪守法,村寨和谐”)社会治理模式,在石硐镇大洪村探索“六权共享”(弱有所扶收益权占5%;土地入股收益权占25%;劳有所得收益权占25%;老有所养收益权占10%;社会治理收益权占30%;环境保护收益权占5%)社会治理模式,鼓励各族群众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三、聚焦乡村振兴,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葡萄、刺梨、吊瓜为主导产业的“3+N”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民族乡(村)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 38204 元和 17208 元。全县民族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率达100%,民族村寨30户以上“组组通”硬化路达100%,实现生活有电全覆盖、广播电视全覆盖、4G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经济基础有力夯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