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执行公开

息烽县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 索引号: 000014349/2023-426500
  • 信息分类: 执行公开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息烽县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着力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息烽篇章提供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全面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一是扎实推动学习宣传。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及法律法规等共3次。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爽爽贵阳红色息烽”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转发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专题内容。二是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七进”活动。印发《息烽县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关于举办2022年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举办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组织全县500余名领导干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司法行政人员、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线上、线下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和学习。

2.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一是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管”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依规治党、依法行政,定期召开县政府党组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研究推进宪法贯彻实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全民普法守法、干部法治素养建设等重点工作。二是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听取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责、依法办事情况汇报,推动全县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行政执法、化解矛盾、防控风险,带头不违规干涉司法活动、不插手具体案件审理。三是将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度述职,开展年度专题述法活动,纳入全县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并作为考察使用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

3.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规范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贵州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贵阳贵安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制定了《息烽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细化任务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督促县直各部门依据《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4.全力参与贵阳市创建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一是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本年度共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动员会1次、专题会4次、调度会3次、推进会3次、培训会2次、总结会1次。二是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督导。联合县委政法委、县委督办督查局对41家县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展实地督导3次,网上督察2次。三是组织“三类人员”学法应知应会测试全覆盖。参加测试的单位54个,参加测试对象750余人,现场测试2000余人次,通过率达80%以上。通过七个月的“拉练式”长跑集训,一方面聚众力、集合力为贵阳市创建国家法治政府示范市贡献息烽力量,贵阳市成功创建国家法治政府示范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下一步我县争创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1.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紧扣“贵人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建立政企双向沟通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力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全力推进“净地”出让工作。积极探索用地方式,合理供给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企业用地提供保障,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持续推行用电“三零服务”,简化流程环节,实现业务办理“零上门”、用电办理“零审批”、用电报装“零收费”。三是“绿色营商法庭”服务护航企业发展。县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以特色司法服务护航企业发展,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助力企业踵事增华。

2.深化简政放权。一是扎实抓好权责清单调整编制。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息烽县政府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2021年版)》进行逐项清理,形成各乡(镇、街道)2022年版权责清单总事项754项、县政府工作部门2022年版权责清单总事项3651项。二是扎实开展违规审批许可清理整治。适时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部门开展清理整治各类变相设置审批和许可工作。经全面自查摸底,全年未发生以备案、登记、注册、目录、年检、监制、认定、专项计划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和许可的情况。三是扎实推进行“容缺审批”服务落实。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完善服务管理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持续完善“容缺审批”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容缺审批”工作。2022年,共建立“容缺审批”事项清单124项,为辖区企业、群众办理“容缺审批”服务事项192项。四是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政府-”“市场+”的原则,通过梳理精简合并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等创新举措,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79个工作日压缩到59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划拨或协议出让土地审批时限从74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立项从原来的法定1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初步设计的批复(不含专家论证等特殊程序)从法定的10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

3.改进监管方式。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扎实推进重点监管,探索构建内跨部门协同监管、县外跨区域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兑现政府承诺,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并落实补偿救济事项。全年联合双随机共计抽取检查事项122项,开展双随机抽查活动47次,检查对象121户。内部双随机共计抽查事项11项,抽查活动共57次,检查对象185户,并将检查结果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公示。重点针对食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药品等行业安全监管,全年检查食品经营生产企业5017家次、药店646家次,组织开展不合格化妆品排查专项行动10次,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检查233家次。

4.优化政务服务。创新政务服务机制,提升企业服务便利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大力推进“一窗通办‘2+2’模式”等改革工作,围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按照“一圈两场三改”“园区事园区办”“数字乡村”“红色乡村”“整合基层行政审批执法力量”等工作要求,在全县建立了11个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179个便民服务站和1个息烽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目前,全县政务服务减少办理环节200余个,平均缩减承诺办结时限5天以上,674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事项1174项,“全程网办”事项占比85.55%。

(三)健全体制机制,持续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1.全面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建立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着力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执行《贵州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全流程管理,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本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1件、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1件,做到“应审必审”。公开印发《息烽县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废止县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43件,宣布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21件,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9件。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制定并印发《息烽县人民政府2022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严格行政决策程序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研究和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

3.健全完善行政决策运行机制。将合法合规性审查作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制发《息烽县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息烽县关于推进公职律师发展实施方案》《息烽县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为全县出台重大决策和重要文件提供法律论证和意见参考40件。

(四)坚持执法为民,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深化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乡(镇、街道)统一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建立统筹运行机制,集中行使依法授权或委托的行政执法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积极探索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

2.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持续落实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同时,强化执法培训,举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专题培训会,对全县23个执法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全面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2022年,全面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全县共有持证行政执法人员624人。

3.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一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9余所次,其中证照齐全机构7所,有照无证2所、开具整改通知书2份,现场整改1个。二是专项整治医疗市场秩序,查处打击无证行医行为,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00户次,罚款处罚18户次,处罚金额10.48万元;严厉打击无证行医活动,查处无证行医场所6家,立案6起;查处持证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4家,立案7起,处罚款2.8万元。三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和价格、广告、不正当竞争、侵权假冒等各类市场违法行为,本年度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普通程序170件,简易程序56件,共计罚没款122.9万元。四是“出重拳”开展社会治理。本年度,行政执法案件立案616起,行政处罚553人,其中警告10人,罚款350人,拘留153人,拘留并处罚款30人,强制隔离戒毒2人,社区戒毒8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4.创新改进执法方式。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注重“柔性执法”,实施指导、劝告、建议、提醒、警示、约谈等非强制性执法,体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行政法治理念。一是城市管理方面。不断释放“温度执法”的明确信号,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把教育、服务和规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运用“721”工作法开展日常执法工作,实现70%的问题用服务解决,20%问题用管理解决,10%问题用执法解决,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升行政执法队伍形象,全力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执法。二是交通运输方面。开展货车超限、扬尘治理行动中,对符合“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及时改正”三个条件的,采取现场批评教育,现场整改的模式处理;违法情节轻微的,通过抄写学法笔记以提高违法行为人守法意识,达到行政执法的预期目的。全县行政执法部门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又着力提升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5.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协调机制,督促指导各行政执法单位建立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等制度。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常态化的案卷评查工作,县司法局评查县公安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等11个行政执法单位541卷行政执法案卷,加大对行政执法的指导监督。

(五)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1.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组织15家单位的公职人员现场旁听庭审,进一步增强干部法治意识。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团和公职律师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任职条件、服务范围、激励考核标准,结合专长,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应诉辅助作用。

2.及时办理司法建议。建立健全司法建议办理工作机制,行政机关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进一步规范司法建议书和检察建议书办理工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县行政机关收到司法建议1件、检察建议125件,有关单位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法院、检察院反馈。

3.主动接受司法监督。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的规定,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全面落实。2022年,行政应诉案件32件,开庭21件,败诉3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1件,出庭应诉率100%,出庭应诉率在全市10个区县3家100%之列;败诉率14.5%,低于全省19.82%。全县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3件,受理21件,未予受理2件,纠错1件,纠错率4.76%。

(六)强化基层治理,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1.持续推进新时代息烽版“枫桥经验”。落实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民转刑”隐患和婚恋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化解。

2.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设立息烽县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息烽县水务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息烽县为民民商事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新聘任一批人民调解员充实调解队伍,加大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力度。

3.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做实访调对接、警调对接,健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工作机制,推动我县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人民调解员707名,其中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68人。本年度,全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2089件,调解成功1793件,调解成功率85.8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学习认识有差距。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自觉性、主动性、系统性还不够,学用结合仍有差距,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知晓、不熟悉、不掌握。

(二)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升。一些部门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在协调问题、处理纠纷时,常靠主观、靠经验作决断,没有完全树立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

(三)部分单位未按照规定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范围界定不清,未严格按照起草、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决定、登记编号、公开发布、备案等环节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

三、2023年工作计划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具体要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新时代法治政府,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是主力军。全面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作为常规理论学习中心组持续学习的重要学习内容,持续组织举办领导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县政府及县政府工作部门要全面树立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理念。严格把关政府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必须做到合法性审查“应审必审”。以普法宣传为抓手,把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轮训工作,健全完善法治能力考核测试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一线行政执法人员专业知识、执法能力、执法水平的培训、指导和考核。

(二)进一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增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实效,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及时采取多种形式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充分沟通,并及时反馈采纳意见情况,提高行政决策风险评估质量,切实做好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构建政府法律顾问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和程序,提高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等工作中的成效,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对重大行政事项的审核把关。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接受县人大的检查和监督。严格执法主体资格,行政执法部门持续履行法定职权,依法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意识,严格遵守执法活动所规定的步骤与方法,严守法定时限、界限。规范自由裁量权,健全完善行政处罚执法登记、集体讨论、听证、自由裁量说明、信息公开、法律审核等相关配套制度。严格队伍管理,优化行政执法人员的选拔与管理机制,提高专业人才配备比例,提升执法业务能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规范、廉洁务实的执法队伍。

(四)进一步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推进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加大对决策、监管、执法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问责力度,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县政府各部门要重视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切实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法治建设。持续落实“两降一保”,全县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败诉率确保低于上一年度全国平均值;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纠错率逐年下降。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为建设好法治息烽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五)进一步抓好普法和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普法工作贯穿到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次法律服务、每一项信息公开,把每一次行政行为都变成一次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加强对青少年这个“关键多数”和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教育。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加强法治队伍管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政治引领,推进法治队伍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