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服务 » 便民利企服务 » 三农服务 » 三农信息

农业自然灾害(风雹、暴雨)Ⅲ级响应 重点经济作物应对措施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据省气象局预报,21日午后至夜间,省的中部及以北以西地区有大雨,其中遵义市北部和东部、铜仁市北部和西部、毕节市东部、贵阳市西部及黔东南自治州北部局地有暴雨,部分乡镇有大暴雨;22日夜间至23日上午,黔东南自治州东南部有大到暴雨,个别乡镇大暴雨;另外,省的南部和西部地区雷雨中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农田渍害、作物机械损伤、大棚损毁的风险高。省农业农村厅从5月21日17时启动农业自然灾害(风雹、暴雨)Ⅲ级响应,为保障重点经济作物平稳生产,建议做好如下措施。

一、蔬菜

(一)加强防风加固。要做好育苗大棚的防风加固工作。发现破损棚膜要及时修补,与地面相连的膜边要用泥土压紧,刮风时要关闭棚门和通风口,严防棚膜封闭不严或绳索拉压不紧出现大棚破损。露地种植的蔬菜可用稻草、玉米秸秆等覆盖在菜畦和蔬菜上预防大风和冰雹,有条件的及时覆盖小拱棚或遮阳网。

(二)开沟排水。降雨前,疏通排水沟渠,清洁田间杂物,特别是菜地排水口的杂草,生长茂盛,容易堵塞排水渠口造成积水。降雨后,加强田间巡查,及时为淹水菜田开沟清渠,尽快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蔬菜受淹时间。地势低洼地块,应深挖排水沟。有条件的地方可开挖防汛蓄水池,尽量使用燃油抽水机排水抗涝,使用电动抽水机要注意用电安全。及时做好棚室外沟渠的排水清淤,防止积水。

(三)抢收抢播。降雨前,对容易受淹的菜地,可采收的蔬菜及时采收,利用冷库贮藏有序销售,减少损失。对于小面积绝收的田块,要及时补播,如发生大面积绝收,生产上应根据主体销售渠道和常年销售量数量,有序安排生产,避免下茬蔬菜集中上市造成过剩,特别是一次性采收的叶菜。

(四)加强田管。大雨过后,气温回升快,应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浅耕,降低土壤湿度和防止土壤板结。及时追肥,弥补流失的土壤养分,土壤湿度较大的菜地,可进行叶面喷施,增强植株增强作物抗性,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及时扶正植株,摘除残枝、病叶、老叶,清洗叶片泥沙。调节棚室温度湿度,防止温度和湿度过高。

(五)加强病虫害防控。重点针对蔬菜根腐病、番茄青枯病、番茄疫病、番茄炭疽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灰霉病、黄瓜白粉病、辣椒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疫病、豇豆锈病、大葱紫斑病、烟粉虱、蓟马、蚜虫等病虫,做好监测预警。根腐病:发病初期,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中蔬根保120等灌根,也可选用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硫酸铜钙、春雷·噻菌铜、寡糖·噻霉酮等药剂,叶面喷雾。青枯病:苗期可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浇泼或喷淋。发病初期,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荧光假单胞杆菌菌剂,喷雾或灌根,或寡糖·乙蒜素、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中生菌素、噻霉酮、氯溴异氰尿酸等,叶面喷雾。灰霉病:发病前期,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哈茨木霉菌等,叶面喷雾。发病初期,选用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异菌·腐霉利、嘧环·戊唑醇,叶面喷雾。炭疽病:发病初期,可选用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叶面喷雾。蚜虫:可采用全降解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此外,采用银膜避蚜。在田间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可采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金龟子绿僵菌、d-柠檬烯、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噻虫嗪等药剂,叶面喷雾。

二、水果

(一)防范冰雹。需及早搭建防雹网,保护树枝、叶、果实免受冰雹灾害;冰雹发生后需及时清理果园,疏除受害果实,扶正歪斜果树,修整伤断枝,在此基础上,全园喷广谱性杀菌剂防治病害。

(二)做好排水。雨季清理排水沟,积水涝害果园,及时疏通渠道,排涝清淤,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新根生长。

(三)及时清园。剪除雨涝灾害引起的病枝、病叶和病果,并将其清除出园进行深埋或焚烧等集中处理。采用伤口保护剂保护伤口和剪口。如果降雨比较强,水淹部位比较高,在退水的时候尽可能清洗树体、叶片、枝梢和果实上的泥浆和污染物,减少病虫害危害风险性,保障树体正常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清理完成后,隔天用代森锰锌等药剂对树冠、树干进行防治。

(四)降低裂果率。果实近成熟或成熟期,如有连续降雨,可全树覆膜,待降雨结束后再去膜,降低裂果。果实成熟前近一个月可地面覆膜,减少水分大量渗入与蒸发,维持土壤水分平衡,降低裂果率。

(五)加强病虫害防控。雨涝灾害后,树体抗性下降,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病虫害传播,应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提早防治,预防病虫害爆发。柑橘园重点防治溃疡病、炭疽病、柑橘木虱等。猕猴桃园重点防治褐斑病、叶斑病、溃疡病、蚧壳虫、叶蝉等。桃李园重点防治穿孔病、褐腐病、红蜘蛛、食心虫、金龟子等。苹果园重点防治黑星病、褐斑病、轮纹病、食心虫等。葡萄园重点防治灰霉病、霜霉病、酸腐病、红蜘蛛、蓟马、吸果夜蛾等。梨园重点防治腐烂病、轮纹病、黑星病、食心虫、红蜘蛛等。火龙果园重点防治溃疡病、软腐病、茎腐病、蚜虫、果实蝇、斜纹夜蛾、蜗牛等。百香果园重点防治茎基腐病、炭疽病、褐腐病、蓟马、介壳虫等。近期采摘的水果要注意科学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果品安全。

三、茶叶

(一)开沟排水,清污松土。对积水茶园,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降低土壤湿度和环境湿度,避免茶树长时间浸泡,引起烂根和病害。及时清理茶园冲积的泥沙、石块等杂物。在雨停水退时,及时清除茶树上污泥杂物,保持采摘树冠的干净。水淹后茶园土壤板结,易引起根系缺氧,待园地表土干燥时,及时进行浅耕松土,恢复土壤的通透性。

(二)扶树理枝,清除断枝。根据树体情况实施定向轻、深修剪,清除断枝;受损严重、但根系尚好的茶树实施台刈或重修剪,减少茶树枝叶水分蒸发和植株养分消耗,防止整株死亡。总体修剪深度根据损伤轻重不同而异,掌握宁轻勿重原则,以剪口比损伤部位深1~2厘米为宜,尽量保持采摘面。

(三)中耕追肥,恢复树势。茶树或茶苗受涝后,土壤易板结,根系吸肥吸水能力下降,不宜立即进行大量根部施肥,可用0.2%~0.3%的速效氮肥喷施,每隔10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待树势恢复后,再施尿素等速效肥,以促进茶树恢复和生长。

(四)强采清园,防控病虫。当前多雨天气,需注意茶饼病、茶白星病、小绿叶蝉、蓟马的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还需关注黑刺粉虱和山香圆平背粉虱成虫的发生。主要采取及时强采、喷施生物杀菌剂、选择易达欧盟标准的适用杀虫剂等措施开展防治。同时要注意做好“三伏天”(7月中旬至8月下旬)连续高温天气条件下茶园病虫害防控准备。特别注意防治炭疽病、小绿叶蝉、蓟马、螨类、黑刺粉虱和山香圆平背粉虱(8月上中旬)等病虫害的危害。在初伏前10天开始,主要采取留叶采(留1-2张新叶)、避免修剪、喷施生物杀菌剂、选择易达欧盟标准的适用杀虫剂等措施开展防治。

四、食用菌

(一)提前防范。及时疏通排水沟渠,加强菇棚及周边设施的检查与加固,防止倒塌,注意电路及设备防水防潮,保证用电安全。

(二)抓紧采收。关注气象预报,暴雨来临前及时采摘、转运已成熟的鲜品或利用烘干设备等对产品进行干制储藏。

(三)清理修复菇棚。水淹过后用水泵等及时排除积水,并清理菇棚内及周围淤泥,保持环境清洁。场所为水泥地面的,地面冲洗干净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喷洒或擦洗地面和墙壁,通风除湿干燥后再用。泥地可采取铺一层干净新土,并撒一层生石灰消毒后使用。牢记“安全第一,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仔细检查菇棚等设施设备是否存在倒塌、漏电等风险,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对菇棚进行修复或重建,防止后续灾害扩大、损失加重。

(四)加强管护。及时检查菌棒,发现烂棒或杂菌感染立即拣出并集中处理,避免相互感染并造成环境污染。受淹、被埋的成熟菌棒清理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1%—2%的石灰水清液进行表面消毒,移至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场所培养出菇。菌棒堆放场所保持阴凉、通风、低湿状态,减少或避免后期天晴高温导致的烧菌烂棒现象。菇蚊等虫害可喷施低毒低残留的杀虫药剂,局部杂菌感染可采用二氧化氯等药剂进行喷雾或注射处理。

五、中药材

(一)尽快排出田间积水。暴雨过后,种植田块应疏通田间沟渠,开挖排水沟,疏通畦沟,降低外围水位,确保田间积水迅速排出,缩短中药材受淹时间,减轻涝渍危害。

(二)加强田间管理。要及时扶正倒伏的植株,清理叶片上残留的淤泥,可用喷雾器喷清水的方法进行清洗,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尽快恢复生长。但是对于根茎脆弱的中药材,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在土壤白面后应对全田面进行一次浅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促进根系生长。松土要细、要浅,不可大块翻土,否则会加剧枝叶的萎蔫程度。灾后要及时补追肥料,可根外追施尿素补充氮肥,或用磷酸二氢钾或相关叶面肥等进行叶面追肥,促使植株恢复生长。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利用雨停间隙做好病虫草防治,及时清理田间和四周杂草、残枝烂叶和农业废弃物,田间四周和畦沟可撒施生石灰或草木灰进行消毒灭菌、灭虫;也可用20%多菌灵、恶霉灵等药剂喷施,同时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可以在田间适当撒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对于叶部病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虫害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

(四)尽早补种和改种。对于山地冲毁严重或平地药材植株死亡严重的,应马上建坝、整地,改种黄芩、知母、桔梗等多年生药材品种;对于部分药材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等多年生药材田,可采取直接补种或移栽的方式,进行补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