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服务 » 便民利企服务 » 医疗服务 »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省卫生健康委 省总工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健康竞赛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各市(州)卫生健康局、总工会,省疾控中心,省职业病防治院,省紧急医学救援协会:

按照《省疾控局等4部门关于举办贵州省职业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黔疾控发〔2025〕6号)有关要求,贵州省第二届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设立4个职业健康竞赛项目(以下简称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为切实做好竞赛组织和实施工作,确保竞赛顺利进行,特制定《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贵州省总工会

2025年5月14日

附件: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目的

通过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的职业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能、夯基础的浓厚氛围,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激励全省职业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高素质职业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省职业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以下简称“竞赛组委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和竞赛监督。

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及宣传推广等工作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处具体负责,由贵州省疾控中心、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协会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协办。

成立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专家委员会,负责竞赛命题、问题解答和竞赛评判等工作。

三、竞赛内容

竞赛设“职业卫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与治理”“放射卫生监测评估”“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4个项目。竞赛内容涵盖相关政策规范、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技能,竞赛命题大纲见附件。

四、参赛范围与组队要求

(一)参赛范围

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职业卫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与治理、放射卫生监测评估、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工作的职业健康专业技术人员。参赛人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具有参赛项目相应的专业能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项目的,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在岗在编正式工作人员,且在现机构从业1年以上(截至2024年12月31日)。

3.从事职业健康专业技术工作年限不少于5年(截至2024年12月31日)。

4.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5.群众口碑好,责任心强,既往无违法违纪情况。

(二)组队要求

初赛由各市(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决赛以各市(州)为单位组队参赛,每支代表队由领队1名、参赛队员4名(各项目分别1人)、联络员1名组成。领队由各市(州)卫生健康局分管职业健康工作的负责同志担任,联络员由各市(州)卫生健康局职业健康科的负责同志担任。4名参赛队员按照参赛类别,分别参加4个竞赛项目中的1项,其中来自市(州)级参赛队员不超过2名,县级不少于1人。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各派1支代表队参加。省紧急救援医学协会组织1支省内民营职业(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代表队参加。

五、竞赛形式

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一)初赛

由各市(州)卫生健康局会同当地总工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选拔参加决赛的选手。初赛可采用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形式,具体形式由各市(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决赛

由省卫生健康委和省总工会组织。决赛包括综合笔试、操作技能竞赛和知识竞答3部分。

1.综合笔试。每个队员各自参加所在项目的综合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

2.操作技能竞赛。每个队员各自参加所在项目的操作技能竞赛,操作时间30分钟。

3知识竞答。各参赛队4名队员同时参加知识竞答项目,知识竞答采用必答、抢答、风险题选答的方式进行。

六、竞赛命题

(一)初赛

初赛命题由各市(州)自行组织,可参考全国竞赛命题大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命题范围和方式。命题应注重考察参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二)决赛

决赛命题在竞赛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由专家委员会完成。命题遵循公平、公正、保密原则,严格按照竞赛大纲进行,确保竞赛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七、竞赛计分

(一)个人成绩计分

个人决赛总成绩为综合笔试、操作技能竞赛2个部分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后,按照60%、40%的分值比例相加组成。

(二)团体成绩计分

团体决赛总成绩为综合笔试、操作技能竞赛、知识竞答和节目表演(参赛节目以“职业健康”为主题,舞台表演形式不限)4个部分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后,按照45%、30%、20%、5%分值比例相加组成。

(三)竞赛成绩并列时的优先规则

个人决赛总成绩出现并列时,先后按照操作技能竞赛、综合笔试成绩的高低决出排名在前的选手;如果无法决出,现场通过知识抢答加赛题目的方式产生排名在前的选手。团体决赛总成绩出现并列时,先后按照操作技能竞赛、综合笔试、知识竞答成绩的高低决出排名在前的参赛队;如果无法决出,现场通过知识抢答加赛题目的方式产生排名在前的参赛队。加赛题目分数仅作为排序使用,不计入个人或团体决赛总成绩。

八、奖项设置

(一)个人奖项

1.各竞赛项目个人决赛总成绩第一名的参赛选手,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次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申报工作届时按有关政策执行。

2.各竞赛项目个人决赛总成绩第1名为个人一等奖、第2-3名为个人二等奖、第4-5名为个人三等奖、6-12名为个人优秀奖。

(二)团体奖

决赛团体奖由竞赛组委会根据决赛成绩统一评定,设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组织奖6个。

九、赛程安排

(一)竞赛时间

竞赛拟定于2025年8月13日至8月15日举行。

(二)竞赛地点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赛程安排

1.报到时间及地点

2025年8月13日14:00-19:00,地点待定。

2.竞赛时间

第一天(2025年8月14日):综合笔试、操作技能竞赛

第二天(2025年8月15日):开幕式、节目表演、知识竞答、颁奖、撤离

十、工作要求

(一)各市(州)卫生健康局会同当地总工会要高度重视本次竞赛,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成立市级竞赛组织机构,制定本辖区竞赛实施方案,并于2025年6月20日前将本辖区的竞赛组织机构和竞赛实施方案以书面形式上报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

(二)各市(州)卫生健康局会同当地总工会按照《省疾控局等4部门关于举办贵州省职业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初赛工作。请各地于2025年7月30日前完成初赛,组建参加决赛的队伍,并将本辖区竞赛活动总结和参赛队伍名单以书面形式上报竞赛组委会。

(三)各市(州)要将公平公正作为办赛的“生命线”,结合实际建立回避机制,着力提高竞赛质量。要精心设计比赛环节,突出对从业人员工作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赛促培、以赛促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节俭办赛、廉洁办赛,务求实效。要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精神,切实优化组织方式,避免增加基层负担。要认真制定卫生、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公共卫生、消防、人身等安全责任,确保竞赛稳妥、安全、有序开展。

(四)各市(州)要将宣传报道工作贯穿竞赛始终,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持续开展宣传活动,全过程、多角度展现竞赛亮点,持续扩大竞赛影响,营造良好竞赛氛围。各地要注意竞赛活动的信息收集和经验总结,及时将竞赛情况以新闻信息形式上报竞赛组委会。

(五)各市(州)要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牵引带动作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竞赛活动和岗位练兵相结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线上技能培训、知识竞答等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立足职业健康的职责任务,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等服务活动,推广展示优秀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增强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本次竞赛的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所有,竞赛组委会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对竞赛规程进行调整,调整内容在第一时间向所有参赛队公布。竞赛期间,各参赛队食宿由主办方承担,差旅费由各队员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

十一、纪律要求

(一)各市(州)要充分认识本次竞赛的重要意义,以竞赛为契机,全面掀起全员岗位大练兵热潮,切实提高职业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如未开展竞赛,直接组队参加决赛的,一经发现则取消该参赛队团体成绩和相关参赛人员参赛资格与成绩。

(二)各市(州)卫生健康局会同当地总工会负责参赛人员资格审查,严格按照参赛人员要求选拔决赛人员。如有弄虚作假情况,将取消参赛资格。

(三)参赛人员参赛期间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有关规定。

附件: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命题大纲

附件

贵州省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命题大纲

鉴于竞赛属于优中选优,竞赛命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职业卫生监测评估

内容

细目

要点

政策规范

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高毒物品目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技术评审准则、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政策规范

相关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及其他现行有效的强制性职业卫生相关标准

基础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职业病毒理学、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常用评价方法和指标等

职业病三级预防相关知识

职业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常见统计学方法及应用

职业工效学相关基本概念,职业工效学致伤模型,不良工效学因素的测量及其健康影响

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的基本概念、来源、接触途径、分类及常见毒物的特征、健康影响及控制技术等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和粉尘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常用采集方法

物理因素的概念及常见物理因素的特征、健康影响及控制技术等

生物因素的概念及常见生物因素的特征、健康影响及控制技术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与接触剂量-反应关系

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素养监测的基本概念、分类等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和空气监测

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程序及筛选原则

典型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包括危害因素的来源、特性、接触途径、接触方式等

特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现场采样/测量

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案的编制,现场采样/测量设备的选用,现场采样/测量的质量控制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和粉尘的采样技术要求

噪声、高温、振动等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技术要求

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维护等

实验室空气样品和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和技术

毒物检测和生物监测标准方法的原理和技术

粉尘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仪器设备、测定步骤、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样品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修约规则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

检测数据处理方法与原则

检测结果分析

评估/评价

总平面布置的分析与评价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

个体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应急救援措施的分析与评价

职业健康监护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职业卫生管理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影响评价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框架、工作流程、评估方法

典型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重点职业病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职业病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技术操作技能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粉尘、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及评估

参考书目: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管理实践》(李涛,孙新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闫慧芳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3.《职业病危害评价及典型行业案例》(陈永青,张美辨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4.《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樊晶光,周福宝,金龙哲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八版,邬堂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二、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治理

内容

细目

要点

政策规范

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相关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第1部分:技术要求》《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第2部分:使用指南》《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护听器的选择指南》《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等现行有效的职业卫生工程或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相关标准

基础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生产性粉尘:概念、来源、分类、理化特性、控制基本方法、控制原则、要求

生产性毒物:概念、来源、分类、理化特性、控制基本方法、控制原则、要求

生产性噪声:概念、分类、声学特性、扩散特性、声场分布、控制基本要求及方法

非电离辐射:概念、分类、基本参数、控制基本要求

工程分析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设置原则及技术要求

职业工效学: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及方法

个体防护装备:概念、分类及管理

应急救援设施的概念及组成

工作场所湿度与温度控制技术

建筑卫生学:基本要求、采光与照明基本参数及设置技术要求

辅助用室的设置原则及卫生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中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风技术

表征空气状态或变化过程的物理量及其在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通风技术:基本概念、分类、适用范围及选用原则

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相关技术要求

通风管道水力计算的原则及应用要求

风机选择的基本要求

风速、风压、风量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粉尘危害工程防护技术及技术

吸尘、降尘、隔尘、抑尘、除尘、监测技术及应用

化学毒物危害工程防护技术

密闭、隔离、通风、吸附、净化、监测技术及应用

噪声与振动危害工程防护技术

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监测技术及应用

非电离辐射危害工程防护技术

屏蔽、接地、监测技术及应用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管理及防护效果评价

应急救援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的选用、配备及设置要求

事故通风的技术要求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

矿山、冶金、建材、机械加工、电力、石油开采、化工、石化等典型行业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及治理方法

建筑卫生学参数及职业病防护设施性能检测

通风系统风速、风压、风量的测量与计算

工作场所气温、气湿、气压、风速、辐射热的测量

气流组织检测

噪声频谱、强度的测量及特性分析;采光系数及照度检测

技术操作技能

通风系统检测、评价及在尘毒危害治理中的应用

噪声特性测量、分析及噪声治理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及防护效果评价

参考书目: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管理实践》(李涛,孙新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闫慧芳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3.《职业病危害评价及典型行业案例》(陈永青,张美辨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4.《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樊晶光,周福宝,金龙哲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三、放射卫生监测评估

内容

细目

要点

政策规范

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技术评审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管理工作的通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相关标准

1.基础与综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标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等

2.放射诊疗质量控制与防护:《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标准》《伽玛照相机、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等

3.核设施、核技术工业应用:《核电厂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标准》《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非铀矿山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标准》《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标准》等

4.实验室检测:《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13部分:放射性指标》等

基础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

放射防护基本概念,原子核与放射性,核反应,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放射性活度等核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名词术语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常用辐射量的定义、单位、相互关系及新旧单位换算,常用国际制单位词头使用规范

辐射探测技术与辐射监测

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电离辐射健康效应的分类,辐射致染色体畸变等

放射防护的目的及基本原则,外照射和内照射的防护,照射分类

放射诊断

DR、CT等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参数、检测仪器与模体、检测条件、检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表述及判定标准等

DR、CT等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DR、CT等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辐射屏蔽、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诊断参考水平、个体防护用品、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介入放射学

DSA等介入放射学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参数、检测仪器与模体、检测条件、检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表述及判定标准等

DSA等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DSA等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辐射屏蔽、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放射治疗

医用电子加速器、医用后装治疗等放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参数、剂量计算、检测仪器与模体、检测条件、检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表述及判定标准等

医用电子加速器、医用后装治疗等放射治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医用电子加速器、医用后装治疗等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辐射屏蔽、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核医学

PET、SPECT等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参数、检测仪器与模体、检测条件、检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表述及判定标准、检测过程中的防护等

PET、SPECT、131I核素治疗等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表述等

PET、SPECT、131I核素治疗等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分级、辐射屏蔽、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放射性废物处理、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核电站及其他核设施

核电站及其他核设施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核电站及其他核设施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辐射屏蔽、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放射性废物处理、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工业辐照

辐照装置工作场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辐照装置放射性职业危害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辐射屏蔽、联锁等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移动及固定射线探伤、油气田测井

射线探伤及油气田测井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射线探伤及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辐射屏蔽、联锁等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矿山

矿山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矿山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行动水平和管理目标值、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辐射防护设施和措施、通风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含氡及其子体)、健康影响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核仪表及低能射线装置

核仪表及低能射线装置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条件、检测仪器、本底测量、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表述等

核仪表及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评价相关剂量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工程分析、设备与场所布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工作场所分区、辐射屏蔽、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辐射监测、健康影响评价、辐射应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放射卫生管理等

实验室检测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个人剂量计佩戴要求、监测原理、检测仪器、检测条件、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结果表述等

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样品采集、样品制备、监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条件、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结果表述等

y放射性核素分析的现场采样、样品制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条件、检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表述等

总a、总B放射性分析的现场采样、样品制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条件、检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表述等

辐射剂量估算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表述等

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

医疗卫生机构和非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目的、内容、方法、要求及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目的、内容、方法、要求及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技术操作技能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包括现场模拟、采样/检测、原始记录、结果处理等

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包括剂量仪、检测模体、辐射监测设备等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记录、误差分析、结果判定等

常见放射工作场所防护及放射诊断、放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

参考书目: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管理实践》(李涛,孙新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2.《医用辐射检测与评价》(程金生,孙全富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3.《非医用辐射检测与评价》(苏旭,侯长松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4.《放射卫生基础》(孙全富,涂彧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四、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

内容

细目

要点

政策规范

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相关标准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职业病诊断通则》《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等现行有效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标准

基础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职业病等相关概念

职业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报告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及致病机制机理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及健康损害,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报告的判读

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原则

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前期准备工作要求、检查项目的设置和检查周期确定,职业健康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处理与报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特点与要求

医学检查的异常结果分析、目标疾病的判断和处理

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白斑、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眼病

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含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爆震聋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化学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二氧化硫中毒;光气中毒;氨中毒;偏二甲基肼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有机锡中毒;羰基镍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一甲胺中毒;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二氯乙烷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氯丙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酚中毒;五氯酚(钠)中毒;甲醛中毒;硫酸二甲酯中毒;丙烯酰胺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有机磷中毒;氨基甲酸酯类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中毒;铟及其化合物中毒;溴丙烷中毒;碘甲烷中毒;氯乙酸中毒;环氧乙烷中毒;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冻伤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放射性白内障、铀及其化合物中毒、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传染病

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莱姆病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肿瘤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B-萘胺所致膀胱癌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其他职业病

金属烟热;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的诊断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技术操作技能

肺功能测试操作、结果判读及在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胸片结果判读及在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

纯音听阈测试操作、结果判读及在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的应用

职业性化学中毒案例分析与应急处理

参考书目: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管理实践》(李涛,孙新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23)

2.《全国职业病诊疗康复人才培训系列教材-职业健康检查》(孙道远,李涛主编.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2025)

3.《全国职业病诊疗康复人才培训系列教材-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胡世杰主编.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2025)

4.《全国职业病诊疗康复人才培训系列教材-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刘青杰,孙全富,刘建香主编.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2025)

5.《全国职业病诊疗康复人才培训系列教材-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苏旭,刘强主编.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2025)

6.《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八版,邬堂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临床职业病学》(第三版,赵金垣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

8.《中华职业医学》(第二版,李德鸿、赵金垣、李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