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3家二级医疗机构及时成立DIP支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形成医务、医保、信息、财务、临床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强化临床、病案先行的引领作用,推动医保、信息协调的保障作用,加强绩效、运行数据后续的监督作用,在运行期间积极探索运行模式,积极配合开展质控的反馈、整改,查找存在的问题,探讨DIP支付运行规则,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内部管理机制,全力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
二是强化政策培训。针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重点解读DIP支付方式改革政策要点、操作流程及实施规范,明确“从按项目收费转向病种分值付费”的改革方向,引导医疗机构扭转“重创收轻质量”的传统思维,推动医疗服务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型。2025年组织DIP支付方式改革政策2次。
三是强化病种管理。为适应DIP支付改革的运行,组织3家县级医疗机构加强内部专科病种管理,梳理优势病种,优化诊疗方案,规范临床路径,保障入组准确,减少高低倍率出现,专科优势,抓好专科服务,规范诊疗工作。关注县级医疗机构内部专科外转病种,分析外转原因,查找存在的技术短板,全力推动专科建设。同时,组织强化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推动医共体牵头总院梳理DIP病种下转乡镇卫生院,目前已初步梳理“未特指的急性支气管炎_保守治疗、未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_保守治疗、未特指的胃炎_保守治疗”等13个病种,下转到乡镇卫生院治疗,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四是抓好病案质控。按照市级DIP支付病案首页管理要求,及时组织县级医疗机构参加疾病诊断与操作编码(ICD)专项培训,同时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病历书写及病案首页规范化填写培训,建立病案质控管理机制,指导县级医疗机构成立病历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病历内涵和病案首页进行质控,确保诊断和手术记录、病程记录的完整、准确;病案编码员对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质控,重点核对诊断与操作编码(ICD)匹配性、临床医生诊断和手术操作填写的规范性;质控科负责病案质量终末质控,每月抽查出院病历≥10%进行质控,重点核查高权重病种病例。
五是开展智能监管。根据《贵阳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贵阳贵安医保基金智慧风控系统运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筑医保发〔2024〕9号)文件要求,于2024年9月6日上线智慧风控系统,适用于开展DIP付费住院业务的定点医疗机构。2025年1—6月,智慧风控系统推送疑似违规病例210份,及时审核处理210份。
六是开展特病单议。特病单议的开展旨在应对复杂病例的特殊性,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目前,市医保局已成立全市特病单议小组,明确特病单议的范围和标准,对申报的特殊病例进行严格审核和支付。在2024年DIP清算中,全县申报特病单议数据共14条,通过14条,占清算总病例的0.04%。2024年DIP清算2家县级医疗机构获得奖励4450752.61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