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息烽县公安局始终坚持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核心目标,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深化警民联动,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守护着一方平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大幅下降,成绩背后,是息烽公安不断创新警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的辛勤付出。
立体防控,筑牢平安基石。“街面见警率高了,案件发生率降了,矛盾纠纷化解更高效了,群众办事更方便了。”近来,息烽县人民群众有着直观感受,这源于息烽公安着力构建“空地协同、人技联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高效运转。通过科学布警,采取“步行+车巡”结合方式,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实行分级分类管控,确保学校、商圈、交通枢纽等区域安全无虞。同时,警用无人机作为“空中哨兵”常态化升空,借助智能航线巡查、目标定位追踪、热源红外成像等功能,实现高效实时防控。据统计,警用无人机投入实战以来,已开展空中巡逻任务700余次,成为了守护辖区安全的“鹰眼”。居民李女士感叹:“现在街上能随时看到警察,晚上警灯闪烁,心里特别踏实。”
重拳出击,严打违法犯罪。对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是提升群众安全感的硬核支撑。息烽公安紧盯突出治安问题,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在反诈领域,深入开展“全民反诈·息烽在行动”系列宣传防范,并成功破获多起涉诈案件,及时截留涉案资金,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针对传统盗抢骗案件,各派出所与刑侦大队紧密协作,做到“快侦快破、应追尽追”,盗窃案件破案率显著提升。今年9月,民警快速侦破一起电诈案件,受害人喻某某专程送上写着“反诈利剑斩魔影,追款春风暖民心”的锦旗。
源头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息烽公安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化解矛盾防范风险、调解纠纷纾解民忧”为己任,民辅警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倾听群众诉求,精准掌握矛盾苗头,联动多方力量现场调解,并建立事后回访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一定要和和气气的……”今年8月,民警经过数小时耐心工作,成功调解一起因耕地边界引发的邻里纠纷,使双方握手言和,有效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特色警务,服务旅游发展。立足县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息烽公安创新推出旅游警务模式。今年7月,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警务站正式启用,聚焦“弘扬红色文化、助力温泉康养、守护山水田园、服务避暑旅居”的功能作用,推动公安工作深度融入全县旅游发展。警务站建立“涉旅警情快速响应机制”,确保24小时快速处置游客报警求助。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景区、大事不出辖区”。警用无人机每日对重点景区景点进行空中巡逻,实时监测人流、交通、治安状况。今年7月,警务站通过无人机巡查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一起景区附近交通事故,有效避免了次生风险,获得了游客赞誉。
服务前置,贴近群众需求。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息烽公安推出了系列暖心举措。农忙时节,“田间警务”活跃在乡村地头:“购买种子、农药、化肥时,务必查看包装、标识,索要发票,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在一片农田旁,民警耐心向村民宣传防范假劣农资知识,守护农户权益。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农资市场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涉农违法行为。西山派出所推动“背包警务”向“背包政务”延伸,推出“上门服务”“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广泛宣传,提升防范意识。宣传防范是筑牢安全防线的重要一环。息烽公安常态化深入企业、社区、家庭开展禁毒、反诈等知识宣传,实现安全防范知识普及全覆盖。交警大队深入辖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以案说法,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各派出所利用走家串户间隙,随时随地开设“安全小课堂”,切实增强群众自我防范能力。这份用心,群众看在眼里,赞在口中。刘大姐乐呵呵地说:“现在骗子的花样多,民警来讲讲,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在息烽县,平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群众可感、可及的日常。从旅游景区的贴心服务,到田间地头的背包警务,从打击犯罪的雷霆万钧,到调解矛盾的细致入微,那一抹“警察蓝”已深深融入息烽的城市肌理,成为平安建设最坚实的底色。随着息烽公安工作的持续深化,一幅以平安为底色的幸福新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