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息烽

陈松:摩托车陪我一起走过的难忘岁月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行走,行走在于领略沿途的风光,走容易,留下来更精彩,在这里,与你一起分享我的扶贫故事。我是流长镇水尾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松。

2018年,在贵阳市公安局安排下,我到水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由于水尾村三面环江,地形复杂,摩托车是最适合的交通工具,为了更方便走访到村里各个角落,我购置了一辆摩托车。

陈松(左二)帮群众解决矛盾纠纷

每天,我骑着摩托车进组入户走访民情,倾听群众心声。走访的农户越多,对村里的情况就越清楚,对群众的想法也越清晰,与群众的距离就更近了一步,也因为我长期骑着摩托车,一来二去时间我竟成群众口中的“摩托书记”。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水尾村大寨组村民姜银,他家中有四口人,妻子患有小儿麻痹,80岁的母亲时常生病,小孩正在读三年级,家中三人都需要他照顾,生活负担很重,他也经常情绪低落,致富没有信心。了解情况后,我通过朋友联系上厦门爱心人士,为他孩子解决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书学费,生活费,还鼓励他在家创业,后来,姜银在家发展了养蜂、养猪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0多元。

当从他家骑车准备回村里时,他发自内心的告诉我“陈书记,谢谢你,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每日在路上的奔波,我和我的摩托车,看见的光景是一日一变,路越来越平,越来越宽,沿途水尾村村民家的小园子越来越漂亮,果林里那些沉坠的果子更是让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非常高兴,即使是冬天,耳边的寒风声也变成了幸福的号角。

说起产业,我刚到水尾村时,发现村里产业销售状况不是很好,后来了解到整个流长镇都存在销路问题。产业助脱贫,销售渠道肯定是关键。2018年,我主动接下了流长镇产销对接工作。

于是,我的摩托车又陪我踏上了打通产业销售的征途。要打通销售渠道,得让大家了解我们的产品,运着农产品四处奔走是我的常态。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跑了1万多公里才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后来,经过多次的经验积累,我转变思路,以特色产品前奔梨为抓手,在组织的帮助下,在贵阳市公安局旁设置一个销售点,打出了流长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最终完成了20万斤精品西瓜、40万斤葡萄、10万斤的前奔梨的销售,销售额达400余万元。

在驻村的这三年间,我和我的摩托车走过了10万公里的扶贫路,我们已经和流长、和水尾村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全村贫困户29户的院坝硬化了、跑风漏雨整治了、安全饮用水全覆盖了、10多个家庭困难学生读书不愁了,群众腰包鼓了,腰杆直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