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息烽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生态+智慧”渔业发展模式,打开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通道,让小小鱼儿游进乡村振兴“大海洋”。
仲夏的鹿窝镇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走进老窝村江盛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鲈鱼养殖基地,只见70余亩标准化鱼池依山傍水,清澈河水循环注入。“目前是鲈鱼的快速生长期,得益于优质水源和科学管理,我们养殖的生态鲈鱼肉质紧实、风味鲜美,每年300余吨商品鱼畅销市场。”基地负责人胡义旭介绍。该基地自2019年建成后持续扩大规模,今年完成扩建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500万元,带动周边300多人就业。
鹿窝镇老窝村江盛源鲈鱼基地
好山好水养好鱼,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鹿窝镇生动诠释着生态渔业“绿水生金”的发展实践。目前,基地正不断优化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水产养殖体系,实现水质、溶氧、温度等实时监测,推动传统养殖向智慧养殖转型升级。
鹿窝镇老窝村江盛源鲈鱼基地鲈鱼
在水资源丰富的西山镇,生态渔业同样蓬勃发展,12摄氏度的月平均水温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绝佳条件。2020年,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生态渔业项目落地,由贵州水之源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涵盖了鲟鱼养殖区、鲈鱼养殖区、生态净化尾水处理区等多个功能区。目前,项目已辐射小堡、胜利、西山3个村,实现年产量7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年孵化鱼苗800万尾,养殖鲟鱼、鲈鱼、鲶鱼等多个品种,满足本地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西山镇小堡村生态渔业基地鸟瞰
科技赋能是息烽生态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密码”。发展初期,面对山地养殖空间受限等问题,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生态渔业项目与贵州大学、省水科所合作,引入“山地陆基圆池养殖模式”,通过建设圆形养殖池,配备循环水处理系统,采用智能温控、水质监测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鱼类集中养殖和尾水净化再利用。
小堡村生态渔业基地智慧渔业管理系统
“以前养鱼靠经验,水质水温不好控制,鱼的产量和质量也不稳定。现在有了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用手机就能随时监控鱼池,有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处理及时,极大降低养殖风险,省时省力又省心。”公司负责人翟兵对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自己公司引入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后,鱼的年产量提升了大约20%,真正实现“科学养鱼”“高效养鱼”“生态养鱼”。
生态渔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坚实的致富之路。在养殖基地工作的村民王免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对记者说:“我在这里上班,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到家庭,真是两全其美。”
公司向当地村民免费发鱼
据了解,息烽县还积极探索村、企、民“共建、共养、共享”模式,实现鱼池“一池生三金”。以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生态渔业项目为例,项目建设期间支付村民劳务工资约50万元,投产后每年稳定吸纳10人以上就业,年支付工资约50万元,2022年,小堡村将100万元村集体扶持资金入股公司,每年稳定获得6万元分红,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对此,息烽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负责人熊伟表示,将继续深挖水域资源禀赋,推进生态渔业扩量提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息烽生态渔品牌,让“生态+智慧”渔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