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橘子熟了运不出去,常常烂在地里;如今产业路直通橘园,冷库建在村口,橘子能卖到全国各地……”金秋时节,站在硕果累累的柑橘园中,风中传来阵阵橘香,息烽县温泉镇三交村村民孙远兰满脸笑意。
三交村位于温泉镇东北部、乌江南岸,因地处贵阳息烽、开阳与遵义播州区三地交界而得名。
走进三交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林和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跃入眼帘,三妹岩上的千年岩画与红色记忆代代相传。这座被青山绿水环抱的村庄,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地利筑基 人和聚力
好山好水育好物。
在三交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德贵指着墙上的村域地图介绍:“三交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一半得益于山水赋予的资源禀赋,另一半靠的是干群同心、踏实苦干的好风气。”
三交村大塘口青石板码头
三交村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共474户1865人。乌江与洋水河蜿蜒而过,不仅构筑起一道天然生态屏障,也为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水上通道。
沿河行至大塘口青石板码头遗址,抚过历经沧桑的石板,仿佛仍可听见古时商船往来、号子声声的热闹场景。
如今,这份“热闹”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江都高速温泉收费站道路直通村口,货车一小时可达贵阳,物流效率大幅提升。这座沉寂多年的老码头,正借交通改善重新焕发生机。
随着交通日益便利,村里的人居环境也持续改善。26栋危房全部改造完毕,所有村民组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谈起农村“五治”工作带来的变化,村民罗玉中笑容满面:“现在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空闲时大家都爱去村文化活动广场跳舞、下棋、聊天。日子过得比树上的橘子还甜!”
这些变化背后,也离不开三交村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蒋德贵介绍,近年来,村里推行“党支部带动、村支书带领、党员带头、群众跟随”的“三带一跟”工作法,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例如,2021年筹建柑橘冷库时,部分村民因担心占用耕地而心存顾虑。党员们主动带头腾出自家土地,并上门耐心讲解建设冷库对柑橘储存和销售的长远效益,最终打消了村民的疑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红色润土 岩画传古
“1935年红军渡过乌江时,我父亲才十几岁。他常说,红军在三妹岩站岗,见村民挑水困难就主动帮忙,渴了只喝山泉水,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谈起红军故事,银发老人张明国眼中闪着光。
三交村景象
如果说红色故事是三交村的“精神名片”,那么三妹岩上的千年岩画,便是刻在岁月中的“文明密码”。在这片高约20米、宽46米的岩壁上,现存多幅岩画,内容涵盖人物、猛虎等图像,还有墨书文字,既有通俗的打油诗,也有难辨的彝文遗迹。
“小时候上山砍柴放牛,总爱来看这些‘画’,那时只觉得稀奇,不懂它的价值。”村民张明福感慨道。
据介绍,三交村三妹岩岩画被认定为石刻类文物,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作为贵州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研究贵州文化、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实物依据。
一种一养 多元富民
“真没想到,当年摸着石头过河种的椪柑,四十余年后竟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柑橘种植大户李乾民感慨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围绕做优做特山地高效都市农业,近年来,三交村在“一种一养”产业发展上做足文章。
挂满枝头的柑橘
2020年起,三交村抓住柑橘产业这一“牛鼻子”,引进经营主体,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错峰上市”的发展思路,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改造提升高品质柑橘400余亩,辐射带动群众种植柑橘3600余亩,解决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我家种了30多亩柑橘,亩产约2000斤,年纯利润6万多元。”村民兰国霞笑着说,村里像她一样依靠柑橘实现增收的农户不在少数。
不止于柑橘产业,产业多元发展进一步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在村里的生猪养殖场,村民李明书正熟练地调配饲料,“我在这里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非常满意。”
2023年,三交村引入企业建起占地30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目前生猪存栏2000头。其中,村集体占股35%,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4万元,并解决了部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
挂满枝头的柑橘
“让沉睡的大棚变成‘聚宝盆’。”在改造一新的养殖大棚内,贵州禹农广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云剑介绍,基地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设备、鱼苗和技术,并通过定点收购保障销路。目前,大棚已投放黄颡鱼苗120万尾。该项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8万余元收益。
如今,三交村已培育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20余个,真正实现了产业多元发展、群众多渠道增收。
这座被山水滋养的村庄,正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挣得到钱、富得了民”的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绘就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当代山乡巨变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