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息烽

把心驻在大洪村!“80后”驻村第一书记代轶的为民答卷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代书记来村里还不到半年,可咱们村的变化,真是看得见!”一提到驻村第一书记代轶,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昌翠就忍不住点赞,“他带来的不只是项目,更是发展的希望!”

工作中的代轶

代轶到村民家中走访

今年5月,来自贵阳市人大法治研究中心的代轶,接过驻村帮扶“接力棒”,成为大洪村第一驻村书记。从机关办公室到乡村田间地头,自驻村以来,他迅速转变角色,深入群众走访调研,结合村情制定驻村工作计划、任务清单,以实干推动乡村发展、改善民生。短短数月,这位80后书记就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家人”。

大洪村坐拥贵金古高速过境优势,森林覆盖率超70%,海拔高、气候凉爽,猕猴桃、黄金李、百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迅速,发展乡村避暑旅居条件优越。代轶瞄准“绿色家底”,全力探索推动避暑旅居产业发展。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资源,邀请专业民宿团队进村调研,牵头拟定《大洪村旅居发展建议1.0》,为村民改造乡村民宿提供专业指导,并组织大家前往青山苗族乡绿化村和“英子小院”乡村民宿实地学习,帮助大家打开发展思路。

大洪村改造的乡村民宿

为解决资金问题、增强群众信心,代轶积极争取市人大支持,成功获得企业帮扶资金45万元,推动6栋闲置农房实施乡村民宿改造。今年9月,大洪村首批乡村民宿开始试运营,迎来了20人的避暑旅居团。“闲置房子变得这么漂亮,还能增加收入,真是大好事。”白岩脚组村民雷雷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喜笑颜开。

首批游客在村里体验竹竿舞

围绕避暑旅居产业的配套,代轶同步推进村庄环境提升,组织修建乡村舞台,发动群众开展村庄清洁,美化客运招呼站,计划推动90余户群众的生活污水收集排放改造和1.9公里沟渠治理,协调10万元资金提升基层综合文化站。他还计划在路边撒上花卉种子,一步步“扮靓”大洪村。

基层综合文化站里配备了咖啡机、烤箱,可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焕然一新的客运招呼站

“很多工作无法立竿见影,总怕辜负大家的期望。”尽管干劲十足,代轶也坦言压力不小,但他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边学边干解民忧。驻村不到一个月,他就为排坡组陈荣学老人修复爆裂水管,协调水泥沙子修建门前防滑台阶。针对林场组水管老化问题,他用驻村经费购置一公里新管道,与村民一起动手安装,解决了12户人家的饮水问题。“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代轶说。

为村民安装新水管

大洪村是市人大定点帮扶村,自2016年起,持续派驻干部开展驻村帮扶。代轶积极承接上一任驻村书记的工作,持续推进无盐酸菜加工厂项目落地。今年7月,加工厂进入试生产阶段。代轶帮助拓宽销售渠道,目前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余万元,计划明年进一步扩大产量。工厂已吸纳十余名村民就业,带动80余亩青菜种植,村集体每年还可获得5万元保底分红。

无盐酸菜加工厂生产车间

此外,代轶还推进“蚯蚓+共享菜园”生态农业试点,利用蚯蚓粪便生产有机肥改善土壤,试种2亩贝贝南瓜和百香果成效显著。南瓜成熟后很快售罄,百香果也长势良好,明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

百香果长势良好

“希望驻村期满,能真正为大洪村的发展出份力,为群众谋得实实在在的福利,不辜负这段时光。”代轶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从机关到乡村,他把心“驻”在大洪村,而这份实干与真诚,也让群众把他深深“装”进心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