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养龙司镇茅坡村采取“党建引领、合作社主导、企业经营、农户参与”的管理模式,将吊瓜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成熟的吊瓜
吊瓜学名栝楼,又名瓜蒌,是一种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蒌皮、根等可入药,瓜蒌籽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味道鲜美,有很高的食用、保健价值。瓜蒌籽炒熟后作为休闲食品,不仅市场价格高,也很受民众喜爱。
圆嘟嘟的吊瓜惹人喜爱
走进茅坡村,放眼望去,翠绿的吊瓜藤铺满网架,下面挂满了大大小小圆嘟嘟的吊瓜。看样子,再过一段时间就可采收了。
“去年试种了52亩,第一年挂果较少,收益4万余元。”种植基地负责人袁银华说,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考察,周密谋划,决心以吊瓜为突破口,加快调整传统种植模式,为群众找到一条增收致富路子。
成片的吊瓜藤蔓
“吊瓜一年种植,连续几年都有收益。”袁银华说,吊瓜是效益不错的扶贫产业。种植之初,合作社就与贵州黔蒌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公司以15—18元每斤的价格保底收购吊瓜籽。
按照目前长势,今年每亩可以采收干吊瓜籽50余斤。明年,亩产至少可以达到200斤。产品销路不愁,且收入有保障,袁银华一心扑在田间管理上。
茅坡村吊瓜基地里 村民干活忙
在不远处,几个村民正在推着割草机清除杂草,村民方廷华把杂草麻利地堆在一起,等待装车运走。“遇到下雨天,杂草就长得快,耽误不得。”方廷华说,忙碌的时候,吊瓜基地每天至少有20多人干活,每天工资100块钱。在吊瓜基地务工,方廷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袁银华说,种植吊瓜,看着简单,其实全是活,要搭架子、除草、施肥,后续还有摘果、晒籽等,这些都要雇佣村民来做。今年茅坡村350亩吊瓜已进入全面挂果阶段,预计产量3万余斤,产值50余万元。目前已支付工资约8万元,带动了4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茅坡村吊瓜长势良好
党建引领,吊瓜变金瓜。近年来,养龙司镇以基层党建为抓手,牢牢把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全面推进“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加大产业链党组织建设,改变了各自为阵的现状,加强统筹调度,推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2020年,该镇已发展吊瓜800多亩,预计产量8万余斤,产值120余万元,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