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代表建议答复

息烽县人民政府关于对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答复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 索引号: 000014349/2020-2953509
  • 信息分类: 代表建议答复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息烽县人民政府关于对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答复

市农委:

石忠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的建议已收悉,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2013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累计整合资金12.8亿元,实施农村住宅环境综合整治17904户、危房改造8380户,建成“普及型”创建点156个、“提高型”示范点34个和“升级型”精品点8个,重点开展了91个行政村124个村寨环境综合整治。

二、2017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7年是我县实施美丽乡村创建三年攻坚计划的决胜之年,我县继续强化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一核两带四连线四节点”的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产业打造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四大工程”,重点建设“提高型”示范点7个、“升级型”精品点4个、“普及型”创


建点23个(将覆盖所有行政村),全面深入推进5个特别困难村(小寨坝镇田兴村、九庄镇三合村、西山镇联合村、石硐镇大洪村、鹿窝镇新民村)扶贫解困。重点开展55个村76个村寨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迈进。努力打造“环境美、生态美、产业美、精神美”“四美”乡村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村的最美田园。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描绘建设蓝图。按照突出“民生改善、旅游发展”两个层次,具备“示范带动、展示成效、服务发展”三大功能,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环境为基础、以生态为保障”四项原则的基本要求,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分别为永靖镇、鹿窝镇、青山苗族乡“提高型”示范点编制规划设计。实现一个点一个主题、一种产业、一个形象,提升示范点连成示范线,扩展示范线形成示范带,提升建设品位。二是坚持资源整合,完善基础设施。2017年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总投资40040.165万元,拟实施农村道路提等升级14.45公里、通村公路拓宽改造项目20条102.448公里;小康房450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万人,发展农村耕地灌溉面积1.1万亩;计划完成“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714户,垃圾收集处理6个,其他便民设施14个,文体活动场所33个,污水处理45个,照明设施1828盏,通组公路196公里,人行步道25公里;实施小康电40个重点项目;新增通讯基础设施建设400万元,新增10个村级邮件接收场所。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三是坚持产业先行,拓宽致富渠道。我县因地制宜,坚持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美建设,积极引进公司打造乡村产业。比如:永靖镇“提高型”示范点目前已入驻花好月圆公司、贵阳顺联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辉煌锦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绿茂苗圃场等企业。目前已流转土地2560亩,已种植1200亩,品种主要是菊花、葡萄、脆红李、猕猴桃,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和就近务工收入显著提高。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和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能人当家”工程,探索“资产运营、资源开发、股份投资、合作经营、产业服务”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实现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比如:养龙司镇茅坡村,流转土地600亩发展辣椒产业,村集体占股20%。村集体集中修建烤房提供辣椒烘烤服务,每烘烤50公斤干辣椒提取2.5公斤作为服务费;积极发展订单种植,合作社会员每年在村集体经济处申报种植任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按照市场价回收产品,再加工成辣椒粉或槽辣椒进行销售,盈利的15%作为村集体经济资金。茅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

(二)突出重点,培育精品。重点围绕“一核两带四连线四节点”的空间布局,打造永靖镇“红色经典•生态家园”、小寨坝镇“红壤碧珠•甜蜜家园”、西山镇“问禅山水•养生家园”、养龙司镇“龙马故里•巾帼家园”4条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及九庄镇“中国吊瓜之乡”农旅联动、鹿窝镇“鹿鸣翠谷•梦里水乡”世外桃源、永靖—青山—石硐苗族文化、温泉镇天台丛林温泉文化等4条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带。2017年依托鹿窝镇“鹿鸣翠谷•梦里水乡”、永靖镇“红色经典•生态家园”等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着力打造鹿鸣谷、南山驿站等4A级旅游大公园。

(三)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完善设施设备。采用PPP模式强化治污基础建设,计划新建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新建21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2个村寨污水治理,“提高型”示范点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加大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完成九庄镇杉林村等4个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配套工程。深入推进“绿色息烽”三年城乡绿色攻坚(2015-2017)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3.27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55%,“提高型”示范点房前屋后、村寨道路、河道、空地等可绿化地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建成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确保饮水安全。二是健全运转机制。严格执行《息烽县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息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配齐配强乡镇环卫管理队伍,成立乡镇环卫站,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保洁人员,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人抓、有人管。建立村寨保洁制度,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率达到9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按照农业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积极推进农业污染物减排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及时兑现奖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创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充分借鉴青山苗族乡实施“三约”并举、永靖镇立碑村“老婆婆”式管理等好经验、好做法,加大推广力度,积极鼓励创新,发挥群众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收取建房保证金等管理模式,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确保新建房屋按统一图集修建。推进绿色生态理念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村寨”创建评选活动,积极培育绿色文化、生态道德,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使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息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每季按考核情况及时拨付奖补资金,实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2016年以来,市、县匹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专项补助资金477.54万元。

(四)加强宣传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一是外出考察学习。为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全面提升建设品质,先后组织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到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贵州省遵义市等地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增长见识,找到差距,发现问题,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二是开展宣传活动。由村支两委、退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群众工作队,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讲解政策,建立摸底调查台账,列出恳谈清单,挨个做思想动员工作,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知晓率达100%。策划举办“青山四月八”、“红岩葡萄节”、“绿色息烽•美丽乡村”旅游嘉年华、“走进绿色息烽•畅游美丽乡村”等系列活动,传递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好声音,调动群众参与共建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增强参与创建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建立“息烽县美丽乡村”微信公众平台,在息烽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开设专栏,及时发布建设点项目动态,及时跟踪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连载其他地方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设计制作美丽乡村LOGO,将其作为息烽宣传的重要标志之一。

今后,我县将按照《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筑委厅字〔2016〕13号)、 《贵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贵阳市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筑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协调领导小组〔2017〕5号)要求,深入推进《息烽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攻坚计划(2015-2017年)》,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切实改变乡村不美现状,把息烽建设成为贵阳市靓丽的北大门。

注:“主动公开”。




2017年7月20日


  (联系人:綦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