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息烽县初中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议》已收悉。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于5月26日召开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提案办理工作,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和办理时限。8月15日,县教育局局长谢明佳同志再次专题调度了该提案的办理情况。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现阶段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教研规划与主题设计情况
目前已初步建立“县-校”两级教研体系,每年制定全县教研工作计划,聚焦课程标准落实、毕业班备考、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等核心主题开展活动。上学期我县教研活动均以“抓实常态课堂、提高复习备考能力”为主题开展。
(二)教研活动形式与参与情况
在活动形式上,大部分仍以传统的“讲座+听课评课”为主;互动性、实践性较强的案例分析、同课异构、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占比不多,存在根据上级要求开展活动的被动组织状态。活动内容“理论多、实操少”的现象仍然存在,对解决日常教学问题帮助有限,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分层分类教研推进情况
针对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差异需求,通过分层教研或片区教研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结合各学校各学科申报的校本教研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对新入职教师及相对薄弱的教师开展“师徒结对”等帮扶活动,并由息烽县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印发了《息烽县初中学段部分教师结对帮扶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四)教研评价与反馈机制情况
当前已建立教研活动评价机制,主要通过活动签到、教师现场反馈表等方式收集信息。
二、下一步工作
(一)科学制定教研规划,强化主题针对性
一是编制教研发展规划。联合市教研员、部分省市专家、初中校长代表,着手《息烽县初中教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2025-2028)》的编制,确保教研活动与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建立主题征集制度。每学期开学前,由各初中学校收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至县教培中心;县教培中心结合教育政策导向和教学热点,从教师反馈问题中筛选确定本学期教研主题,确保教研活动“靶向解决问题”。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提升教师参与度
一是丰富线下活动类型。探索案例分析会、教学反思沙龙、小组专题研讨等互动式活动,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深度交流。2025年秋季学期起,将在黑神庙中学、息烽二中等学校试点“校本教研开放日”,邀请教师跨校观摩校本教研,促进经验共享。二是搭建线上教研平台。依托“贵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我县各学科教师研修微信群等,实时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同时,尽快恢复我县5G大数据平台使用,给老师们上传优质课例、教学设计、课件、教研成果等资源提供支持,供教师随时查阅学习。
(三)实施分层分类教研,满足差异化需求
一是按学校层次精准施策。根据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将全县初中学校划分为A(城区优质校)、B(乡镇学校)两个层次,每学期为A类学校重点开展“教学创新研讨”“课题研究指导”等教研活动2-3次;为B类学校开展“高效课堂建设”“中考备考策略”“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提升型教研活动。二是按教师类型分类培养。针对新入职教师(教龄3年以内),开展“教学常规培训”(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师徒结对帮扶活动”;针对骨干教师(教龄5年以上、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提供“教育科研培训”“跨区域交流学习”“教学创新项目孵化”等机会,支持其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四)完善评价反馈机制,确保教研实效
制定《息烽县初中教研活动评价建议》,建立有学生及家长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涵盖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全面客观。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1个月后,根据反馈情况开展“回头看”,跟踪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和教学效果提升情况,形成“活动实施—评价反馈—问题整改—效果跟踪”的闭环机制。
注:“主动公开”。
息烽县教育局
2025年9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