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防疫、数字养鸡、“二维码”看果子前世今生……息烽县借大数据给农业农村插上了一双数字科技的“翅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数字搭建技术桥梁促进农业生产
(一)创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模式。我县以贵州牧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研发推广了动物防疫信息化平台系统“防控管家”APP软件,将全县甚至更大范围内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纳入平台化一站式管理,实现服务过程可跟踪、服务结果可查询。防疫人员有计划地实施常年免疫工作,同时宣传动物免疫的重要性,有效解决了孕期、病畜、新生畜禽、新购进动物等免疫空隙问题,让养殖户由过去的被动免疫变为主动免疫,将技术服务精准送到每家每户。2021年,防疫社会化服务累计服务农户16万余户次,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
(二)创建肉鸡养殖数字化云平台项目。我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德康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发展肉鸡产业,创建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运用当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具备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监控预警管理、成交数据管理、肉鸡溯源管理、农技服务管理等功能,将肉鸡繁殖、饲喂、疫病控制等多个生产环节,采集并分析个体指标数据,深入挖掘肉鸡生长潜力,解决传统养殖生产中存在的粗放管理漏洞及效益损失问题,实现养殖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与高效率。(比如,传统报料需要农户给公司管理员打电话,管理员记录下来回公司后再行下单,且不清楚农户具体的余料,还要去系统进行查询。现在是农户每天使用的饲料都在软件上做记录,后台自动对农户的余料进行计算,当达到阈值的时候,自动下发送料订单信息,农户跟管理员只需要在手机APP上确认订单信息就可以,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传统肉鸡死淘数据是农户每天把死掉的肉鸡进行留存、记录,待公司管理员定期巡检到该农户的时候再把数据统计带走,到公司后再行更新农户养殖情况。现在农户每天通过手机拍照,上传肉鸡死淘情况,系统自动更新死淘数据,并快速算出农户肉鸡的存栏数据和养殖存活率等,能及时快速得出数据,如果有异常数据,也能及时找到,减少损失)
数字搭建监管网络保证食品安全
我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了以乡、村为责任单位的监管网格,加强乡、村两级监管人员配备,承担源头监管职责。主要种养殖基地均设立内检员,全部安装监管APP,实行全员共治,着力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的问题,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县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库,市场监管部门建了立县内生产流通经营主体信息库,覆盖生产基地、收储运单位、农贸市场、超市等从生产到销售的全域化监管大网格,逐步实现检测数据、红黑榜、追溯管理数据信息共享。同时,在县内农产品生产、加工主体推行二维码溯源。
运用“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农业监管模式,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重点环节入手,积极探索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做到“去向可查、来源可溯、责任可追”的全程追溯体系。生产者可通过追溯系统、监管员可通过APP、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追溯到农产品生产者、联系方式、投入品使用、销售去向等,真正做到农产品全过程、全环节可追溯。
数字拓宽共享平台引领乡村未来
自2016年息烽列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以来,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实现益农信息社村村覆盖。搭建了息烽县益农信息服务平台,选聘村级信息员161个,为全县农户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实现了村村有网页。截至目前已发布农产品供需求、农业动态、技术信息等数万条,并通过村级信息员转发推广,服务群众40万余人次。
为更好更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我县正积极开发息烽县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交易软件、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监督管理”),打造县乡互联互通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网络,确保农村产权交易规范透明运行。现已初步完成信息系统建设,目前进入测试阶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