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解读《息烽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编制“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息烽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现就编制规划作如下说明:

一、规划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是息烽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息烽县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从整个国内外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息烽县的发展要站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起点上谋划,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国家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和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的要求,紧紧围绕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贵阳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建设目标,加快息烽县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扩大现代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二、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

三、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

《息烽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总共八章

第一章  息烽县“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回顾

“十三五”期间,一是通讯与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息烽县加大了以通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公共基础服务业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服务产业的发展基础。新增数字电视无线发射基站50个,构建完成覆盖城市的数字电视和覆盖农村的有线电视网络;5G商用正式启动。二是生产和市场服务业快速发展。大数据引领创新的态势基本形成,建成立碑村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立碑村成为全省第一个“淘宝村”,实现贵州淘宝村“零”突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调整为16:34:50。三是生活和社会服务业提质发展。加大了教育、医疗服务业的投入力度,从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引进、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提高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教育经费支出5.13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1.7%;学前幼儿三年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分别达93.38%、97.4%、97.24%、96.55%、100%。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10个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常住人口床位数增至2.74人、6.42张,“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进一步缓解。文化娱乐和旅游业方面,建成档案馆1个、电影院2个、改造提升广播电视发射塔1座,南山温泉、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等项目全面启动。

第二章  息烽县“十四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及挑战

国家、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为息烽县“十四五”期间构建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为补齐服务业短板弱项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但现代化服务体系尚未完成构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新领域还存在缺项,总体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增加值不高,难以成为支撑息烽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为息烽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周边地区竞争、高品质发展要素不足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三章  息烽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

坚持发展观念、统筹协调的原则。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统筹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协调发展,强化从全局的角度谋划县域服务业发展和乡镇、园区服务业发展,实现发展质量、业态结构、整体效益的统一。

第四章  以旅游产业化做亮“红色息烽·氡泉之城”品牌

建设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擦亮“红色息烽”品牌。立足“红色息烽·氡泉之城”城市定位,建设“息烽长征文化公园”,发展红色教育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优质氡泉资源优势,发展氡泉主题养生产业。在森林旅游上,结合山地公园省战略定位,把两岔河水库与西望山联合打造一个旅游项目,将“乌江峡—西望山”打造成引领全县旅游业提速发展的大型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特色小镇、酒店民宿等产业发展。提升文旅集散功能。完善交通网络,健全交通集散功能,提供租车、咨询、导游等专业服务,开设旅游交通专线,串联息烽主要景点,建设生态绿道、骑行道等专项道路,加快公交枢纽站、客运站建设,打造综合旅游路网。

第五章  以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振兴商贸服务业

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南山片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对存量商业业态的升级改造,招引培育增量品牌商贸企业,形成“三体一圈”商业布局。

按照“一街一特色”,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打造2—3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文化深厚的主题特色街区。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为契机,按照“百场造商圈、千店兴百场、万铺促便民”理念,大力推进商场培育、特色商店引进和便民店铺提升,推动中高端消费和便民同步发展。

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完善都市服务功能、引领消费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为导向,延长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时间,完善夜间经济配套设施,繁荣体验式消费,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打造“红色息烽”夜间消费品牌,营造高品质夜间消费环境,大幅提升县域经济活跃度。

第六章  加快物流和电商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象道物流项目建设,依托永安码头打造黔北煤炭物流基地,建设区域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打造运输-仓储全覆盖冷链网络体系。加快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息城无处不电商”的电商发展新环境。建设电商“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建设县域电商运营平台,优化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支持电商企业在息烽搭建农特产品和网货精品的线下精品体验店。建设覆盖全市、服务全省、连接外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和具备在线交易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到2025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0%,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培育1家上市公司。加快批零住餐服务业发展,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批零住宿餐限上企业达50家。

第七章  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的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进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5所幼儿园,扩建乡镇幼儿园5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创建3个省级示范园、4个市级示范园。改扩建小学14所,增加学位11070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高中阶段总学位达9000个,毛入学率达到95.5%。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6.5张以上,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到2025年,新增各类商品房1万套,建设人才安居住房1632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00套。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质改造7个农村敬老院,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以县委县政府领导,发改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推动落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组织管理体系,聚焦环境优化,强化人才保障,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稳定供应、优化配置。优化企业税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善技改补贴、贷款贴息、财政奖励、融资服务等政策。做好衔接规划,强化评估考核。

文件原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