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答复

息烽县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32016号提案的答复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 索引号: 000014349/2020-2954105
  • 信息分类: 政协提案答复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息烽县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32016号提案的答复

市委宣传部:

倪幸媛委员提出的关于《关于利用街区宣传栏对贵阳市地方文化宣传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息烽县地方文化基本情况

息烽县地方历史文化主要有红色文化、温泉文化、龙马文化、佛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花灯戏、阳戏、苗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其中以红色文化、温泉文化、佛教育文化特色最为明显,影响较为深远。

二、息烽县加强地方文化宣传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力度。全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全县20处文物保护单位已划定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了保护标志碑,有专题纪念馆1处。2012年通过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登记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共88处。2013-2016年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登录文物117件(套)。

二是加强地方文化挖掘整理。加强我县艺术创作和文艺培训,指导社区、村居、学校企业和民间文化社团开展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调研和群众文艺理论研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不断挖掘花灯、龙灯、傩戏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加强文化宣传和文化交流,积极承办县内大型文化活动演出任务,指导、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息烽集中营旧址及纪念馆为重点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将息烽集中营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切实发挥我县文物古迹的教育作用;积极推进西望山佛教文化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打造西望山旅游景区,既能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也能更好的保护该区域文物古迹,切实留下历史记忆。

三是加强地方文化宣传推广。目前,我县已完成《百年息烽》、等图书的出版,较为全面的介绍息烽的历史和文化,已将部分地方文化汇编成册,以书籍、杂志、微电影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利用县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栏及县图书馆阅读机等平台,分批次、分内容对息烽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宣传,编写了《息烽花灯唱词选》《流长阳戏》等增加广大群众了解、接触我县地方文化的渠道,为发展我县文化事业,提高群众文化自信夯实基础。

四是扎实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共印制宣传日历3万余份,宣传海报100余涛,宣传横幅300余条,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发放给群众。同时开设了(息烽县地名普查)微信公众号进行对地名文化工作进行宣传,采用图文并茂和短视频方式宣传息烽地名文化。拟修订出版《息烽县行政区划图》、编纂出版《息烽县地名册》、《息烽县地名志》《息烽县标准地名词典》等图录典志,让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群众对我县人文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下步,我县将结合省级文明县巩固提升工作,统筹三创办、住建、民政等部门把地方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规划,将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县城、街区、院落采取黑板报、文化墙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提升宣传氛围,定期进行内容更换和维护,并实行常态化管理,打造我县地方文化宣传新阵地,提升我县地方历史文化影响力,为全域旅游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2018年7月6日

注:“主动公开”。

(联系人:吴聂乐;联系电话:877214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网站声明|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