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方案的背景
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全县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稳”目标,扎实抓好我县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制定方案的依据
为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粮食安全战略的决策部署,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22年各市(州)粮食大豆生产目标任务的通知》(黔府办发〔2022〕7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22年粮食大豆生产目标任务的通知》(筑府办发电〔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三、目标任务
(一)生产目标。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在19.6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在6.24万吨以上。其中:夏粮3.52万亩,产量0.74万吨;秋粮16.16万亩,产量5.5万吨以上;全县大豆种植面积在1.7万亩以上。
(二)示范田创建目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领办示范田面积不少于500亩,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每年领办示范田面积不少于300亩。
(三)技术目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大力发展绿色稻+、特色稻等,优质稻总面积2.7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90%以上。加快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普及,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中长期预报准确率保持在80%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加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主要区域覆盖率达90%以上。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44%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1%以上,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四)主体培育目标。以优质稻、玉米、马铃薯、高粱等优势特色粮食产业为引领,积极培育粮食生产经营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5个、种粮大户480户,提高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坝区和耕地总面积中的占比。大力开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化覆盖率。
四、主要内容
(一)大力实施“藏粮于地”
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83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优先在粮食主要种植区域建设高标准口粮田。
2.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扩大绿肥种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全年绿肥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对耕地土壤进行长期定位观察记载和土壤化验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肥力投入水平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规律。开展2个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为指导科学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
3.扎实抓好撂荒地整治。全面摸清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对撂荒地建档立卡,建立台账,因地制宜制定撂荒地统筹利用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根据撂荒地的地力条件,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的原则,统筹利用好撂荒地,坚决杜绝坝区等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撂荒,以保护土地资源来稳定粮食生产。
4.狠抓复种指数促进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种植技术指导,引导农户在夏粮收割后及时种植玉米、红薯等接茬作物,在春种玉米地里套种豆类、红薯等接茬作物,增加单位面积的复种指数,促进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二)大力实施“藏粮于技”
5.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集中力量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的技术瓶颈,推广运用一批易掌握、提品质、增产量、可持续的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加快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继续推广稻油轮作、稻菜轮作、绿色稻+等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运用种子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联合育种成果,结合息烽实际情况,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品质好、抗性强、耐贮藏、产销对路、适宜机械作业的粮食优良品种,加快推动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7.全力抓好关键季节农机生产作业。充分发挥农机具在粮食生产中的机械化作用。紧盯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聚焦夏秋等关键农时,在具备生产条件的区域推广机耕、机种、机收作业。同时,做好农机具供应和检修,加强农机手实用技术培训,科学搞好机具调度,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跨区作业,引导机具合理有序流动,全面保障粮食作物种植的耕、收工作。
(三)着力提升粮食保供能力
8.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口粮保供为基础,着力推进粮食种植结构内部调整,突出抓好优质稻生产,大力推进特色粮食产业,积极推广水稻、高粱、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种植,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全县口粮自给能力。
9.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鲜食玉米、青贮饲料、红薯、杂粮杂豆等特色旱粮作物。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推广粮豆、粮油、粮饲、水旱等轮作,着力构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
(四)推进粮食产业“三产融合”
10.大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依托现有基础和区域特点,支持打造九庄镇及西山镇等优质粮食基地品牌。鼓励和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加工层次深、市场竞争力强的粮食加工企业。
11.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平台等电子商务培训与应用力度。利用农展会、农博会等形式,加大本县粮食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培育一批农村经纪人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入流通领域。
五、关键词诠释
(一)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国家战略举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集中体现在对耕地、种子、农业生产技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保护、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既要厚实基础,又要深挖潜力。(三)粮经饲三元结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是在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二元结构的基础上,把饲料生产从粮食生产概念中分离出来,安排一定面积土地和适当的作物茬口来生产饲料,逐渐使饲料生产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将人畜共粮的种植模式改变为人畜分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生产协调发展的种植模式。(四)三产融合:三产融合是借助农村自身的环境、文化等特色,通过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产业结构体系和经营体系的转变,加快农村资源、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市场需求等相关要素的整合重组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六、重点工作
息烽县2022年粮食大豆生产从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实粮食生产种植面积、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提高农机化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和装备配套、科学抓好防灾减灾等方面安排部署,并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51-87721549 地址: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
息烽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黔ICP备10201081号 公安备案号 52012202006106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5201220001